诗词原文
和乐天春词
唐·刘禹锡
新妆宜面下朱楼,深锁春光一院愁。
行到中庭数花朵,蜻蜓飞上玉搔头。
红纱帐里透芳香,金屋无人见夕阳。
华发郎官才调美,更将新句续遗篇。
作者及朝代
作者:刘禹锡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刘禹锡,字梦得,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他的诗歌题材广泛,风格多变,既有豪迈奔放之作,也有清新婉丽之篇,刘禹锡在政治上主张革新,曾参与王叔文的“永贞革新”,失败后多次被贬谪,但他始终不屈不挠,以乐观的态度面对人生,其诗歌中常流露出坚韧不拔的精神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译文
新妆打扮好后轻轻走下红楼,春光虽好却只能深锁在这院中发愁,走到庭院中点数花朵,蜻蜓也飞上了玉簪头。
红纱帐内透出阵阵芳香,金屋中却无人欣赏夕阳的余晖,那位才华出众的郎官(指白居易),又用新的诗句续写了前人未完的篇章。
(注:此译文为两首诗合译,后两句为题目所要求解析的部分对应的译文)
释义
“华发郎官才调美”意指白居易(刘禹锡的友人,当时已步入中年,故称“华发”)才华横溢,诗文创作能力出众。“更将新句续遗篇”则是指白居易在文学创作上不断推陈出新,继续创作优秀的诗篇,接续前人的文学遗产。
赏析
这首诗是刘禹锡与白居易唱和之作的一部分,通过描绘春日景象和人物活动,展现了诗人对友人才华的赞美和对文学创作的热爱,后两句“华发郎官才调美,更将新句续遗篇”直接点题,高度赞扬了白居易的文学成就和创作精神,诗人以“华发”形容白居易,既突出了其年龄和阅历,也暗示了其文学创作的成熟和深厚,而“才调美”则是对其才华的直接赞美,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文学造诣的钦佩之情。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唐代中期,当时刘禹锡与白居易均为文坛上的知名人物,两人友谊深厚,常有诗文唱和,此诗即为刘禹锡在和乐天(白居易)的春词时所作,通过描绘春日景象和赞美友人的才华,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文学创作的热爱,也反映了唐代文人墨客之间互相切磋、共同进步的文学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