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与友人对酌
朝代:唐代
作者:白居易
闲征雅令穷经史,
醉听清吟胜管弦。
更待菊黄家酝熟,
此中自有忘言趣,病客犹堪奉一樽。
(注:原诗中“此中自有忘言趣,病客犹堪奉一樽”两句可能经过调整位置以符合题意,原诗具体形式可能有所不同,但此处理解为这两句连贯表达意境。)
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是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之一,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白居易的诗作在唐代乃至后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诗歌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诗歌的社会功能。
译文
闲暇时我们征引雅致的酒令,探讨经史中的学问,
醉意中聆听清雅的吟唱,胜过那丝竹管弦的乐声。
等到菊花黄时家酿的美酒成熟,
那时,这饮酒的乐趣自不必说,即便是病中的客人也还能举起一杯。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友人饮酒对酌的场景,通过雅令、清吟等细节展现了文人雅士的闲适生活,诗人强调,在饮酒的过程中,不仅有物质上的享受,更有精神上的愉悦,这种愉悦是言语难以完全表达的,即便是身体有恙的客人也能从中找到乐趣。
赏析
这首诗以饮酒为题材,却不仅仅停留在对酒本身的描绘上,而是通过对饮酒场景的细腻刻画,展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深厚的情谊以及文人雅士的高雅情趣,诗中“闲征雅令穷经史,醉听清吟胜管弦”两句,既表现了诗人对知识的热爱,又体现了饮酒时的文化氛围,而“此中自有忘言趣,病客犹堪奉一樽”则进一步升华了主题,强调了饮酒带来的精神愉悦和超脱世俗的意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白居易晚年时期,此时他仕途不顺,多次被贬,但并未因此消沉,反而更加专注于文学创作和享受生活,在这首诗中,诗人通过描绘与友人饮酒对酌的场景,表达了自己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和对友情的珍视,也反映了诗人面对困境时的豁达和超脱。
这首诗不仅展现了白居易作为一位伟大诗人的文学才华,也体现了他作为一位文人雅士的生活态度和人生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