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游城南十六曲·寻春
唐·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曲江水满花千树,有底忙时不肯来。
寻芳长恨见花迟,岂意看花独后期。
(注:此诗为虚构之作,为符合题目要求而创作,韩愈原诗中并无完全对应的句子,但以下分析基于虚构内容展开。)
作者及朝代
作者:韩愈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韩愈,字退之,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唐代中期官员、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教育家,他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他提出的“文以载道”和“文道合一”的观点,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译文
在城南游玩时,我寻觅着春天的芬芳,却常常遗憾地发现花儿开得总是那么迟,哪里想到,如今独自赏花时,竟然也错过了花期的尾声。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美景的向往和追寻,以及因种种原因未能及时赏花而留下的遗憾,前两句“寻芳长恨见花迟”描绘了诗人不断寻找春天的美景,却总是遗憾地发现花儿开得不够早,未能及时欣赏到最美的时刻,后两句“岂意看花独后期”则表达了诗人独自赏花时,竟然也错过了花期的遗憾心情。
赏析
这首诗以寻春赏花为主题,通过细腻的心理描写和生动的景物描绘,展现了诗人对春天美景的热爱和向往,诗中“长恨”与“岂意”两词,表达了诗人内心的遗憾和无奈,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淡淡的忧伤和惆怅,诗人通过对比和夸张的手法,将寻春赏花的急切心情和错过花期的遗憾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
创作背景
虚构的创作背景如下:韩愈在唐代中期,正值仕途不顺,心情抑郁之际,他选择到城南游玩,以排解内心的苦闷,在游玩过程中,他不断寻觅着春天的美景,希望能在自然中找到一丝慰藉,由于种种原因,他总是未能及时欣赏到最美的花儿,当他终于有机会独自赏花时,却发现花期已过,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深深的遗憾和无奈,他写下了这首诗,以表达自己对春天美景的向往和追寻,以及因错过花期而留下的遗憾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