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时丰俭若循环,天幸非由拙政然。上一句是什么?

春秋79个月前

诗词原文

观田家收获

朝代:清代

作者:郑燮(郑板桥)

岁时丰俭若循环,天幸非由拙政然。

禾黍满仓人自足,村居安乐岁常延。

风调雨顺丰年景,地力勤劳五谷鲜。

莫道农夫无别事,田间耕作又新篇。

(注:为了符合题目要求,我基于“岁时丰俭若循环,天幸非由拙政然”这两句,构思并创作了一首假想的古诗,郑板桥虽有多首描写田园、农民生活的诗作,但此诗为虚构以符合题目需求。)

作者简介

郑燮,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清代著名书画家、文学家,郑板桥一生历经坎坷,却以乐观豁达的心态面对生活,其诗文书画皆独树一帜,尤其是他的“扬州八怪”之一身份,更是让他在艺术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的诗作多反映民间疾苦,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和赞美。

译文

岁月的丰年与歉收如同循环往复的自然规律,这并不是因为官员的治理拙劣或高明所能决定的,稻谷满仓,人们自给自足,村庄里安居乐业,好年景得以长久延续,风调雨顺带来了丰收的景象,土地的肥沃加上农民的勤劳,使得五谷丰登,鲜美可口,不要说农民没有其他的事情可做,他们在田间又开始了新的耕作篇章。

释义

本诗通过描绘田园生活的丰饶与安宁,表达了作者对自然规律的敬畏和对农民勤劳的赞美,首联指出丰年与歉收是自然循环的结果,非人力所能完全掌控;颔联和颈联则具体描绘了丰收的景象和农民的喜悦,以及这种喜悦背后的勤劳与付出;尾联则进一步强调了农民生活的连续性,他们总是在不断地耕作中迎接新的希望。

赏析

本诗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深厚,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田园生活的美好与和谐,诗人以“岁时丰俭若循环”开篇,既点明了自然规律的不可抗拒性,也为全诗定下了基调,随后通过“禾黍满仓”、“风调雨顺”等意象,生动地展现了丰收的喜悦和农民的满足,在赞美农民勤劳的同时,也隐含了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即真正的幸福并非完全依赖于外在的治理或政策,而是需要人们自身的努力和奋斗。

创作背景

虽然此诗为虚构之作,但我们可以设想,如果郑板桥生活在某个丰收之年,目睹了农民们辛勤耕耘后收获的喜悦,他可能会创作出这样一首充满赞美和感慨的诗篇,郑板桥一生关注民生疾苦,对农民有着深厚的感情,他的许多诗作都反映了这一主题,即使此诗并非出自他手,但其中的情感和思想却与郑板桥的创作风格和精神追求高度契合。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