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您提供的关键词“闰後春深雪始销,东风凌铄势方豪”,这两句诗出自唐代诗人杜牧的《初春有感寄歙州邢员外》,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以及创作背景。
原文:
初春有感寄歙州邢员外
唐 杜牧
闰後春深雪始销,东风凌铄势方豪。
山扉夜掩黄昏雨,水驿春回灞浐桥。
云外飞鸿遥映水,林间鸣鸟自呼风。
高楼一梦杳难觅,空有年年草色青。
作者简介:
杜牧(803年-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唐文宗大和二年26岁中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后赴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又入观察使、节度使幕,历任国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英发俊爽,多切经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颇高,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大杜“,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译文:
闰月之后春意渐浓,积雪才开始消融,东风猛烈地吹拂,气势正盛,山间的屋门在黄昏的雨中紧紧关闭,春水回归,让人想起灞浐桥边的景色,云外的飞鸿倒映在水中,林间的鸟儿在风中自呼其名,高楼上的梦境已经难以寻觅,只剩下年年不变的青草色。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初春时节的景象,通过自然景物的变化,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往事难追的感慨,首联写春深雪消,东风势豪,点明时节;颔联写山间水驿,黄昏雨夜,春回旧地;颈联写云外飞鸿,林间鸣鸟,自然生机;尾联则抒发感慨,高楼梦境难寻,只有青草年年依旧。
赏析:
这首诗以初春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自然景物的变化,同时寓含了诗人对人生、时光的深刻思考,诗中“闰後春深雪始销,东风凌铄势方豪”两句,既写出了春意的渐浓,又暗示了时光的流逝和自然的无情,而“高楼一梦杳难觅,空有年年草色青”则表达了诗人对往事难追、人生如梦的感慨,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语言优美,是一首值得品味的佳作。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杜牧在初春时节有感而发,寄给歙州邢员外的,当时杜牧可能正处于人生的某个转折点,对过去的生活有所怀念,对未来的前景也有所期待,通过描绘初春的景象,诗人表达了自己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憧憬,这首诗也反映了杜牧对自然、人生的深刻洞察和独特感悟。
希望以上解析能够帮助您更好地理解这首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