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非无情不得已,物有至拙诚可怜。的解释

风云47个月前

诗词原文

拙物吟

唐·李商隐

心非无情不得已,物有至拙诚可怜。

石沉大海无痕迹,木落寒山见岁年。

月下孤灯人未寝,风中落叶梦难圆。

世间万物皆有情,莫道人心最薄缘。

(注:此诗为虚构创作,旨在符合题目要求,李商隐实际作品中并无此诗。)

作者简介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晚唐著名诗人,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他生活在晚唐时期,社会动荡不安,个人仕途也颇为坎坷,李商隐的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他的诗歌往往有较深的象征意义,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和启迪。

译文

我的心并非无情只是出于无奈,世间有些极其笨拙之物实在令人怜悯,石头沉入大海不留任何痕迹,树木在寒冷的山上凋零,见证了岁月的流逝,月光下孤灯独照,人还未入眠,风中落叶飘零,梦想难以实现,世间万物都蕴含着情感,不要说人心是最薄情的。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心非无情不得已”与“物有至拙诚可怜”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世间万物情感的深刻感悟,前两句直接点题,后六句则通过具体的自然景象(如石沉大海、木落寒山、孤灯未寝、落叶难圆)来进一步阐述这一主题,强调了万物皆有情,人心亦非最薄。

赏析

这首诗以“心非无情不得已,物有至拙诚可怜”开篇,既点明了主题,又设置了悬念,引人深思,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意象,将自然景象与人的情感紧密相连,展现了万物皆有情的哲理,诗中也透露出诗人对人生无常、命运多舛的感慨,以及对世间美好情感的珍视和向往。

创作背景

(由于此诗为虚构作品,以下创作背景为假设性描述)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李商隐仕途不顺、人生坎坷的时期,面对社会的动荡和个人的不幸,诗人深感无奈和悲哀,于是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和抒发内心情感,来表达对世间万物情感的深刻感悟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诗人也希望通过这首诗来慰藉自己受伤的心灵,寻找一丝精神上的寄托和安慰。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