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之其去恨不早,呼不肯来固其理。上一句是什么?

小编77个月前

诗词原文

招隐

唐·贾岛

地近轻数步,山深重一林。

苔铺苍石路,花掩白云岑。

鸟去栖何处,猿来欲暮吟。

逐之其去恨不早,呼不肯来固其理。

作者简介

贾岛(779年-843年),字浪仙,唐代著名诗人,人称“贾长江”,他早年出家为僧,法号无本,后还俗应举,但仕途不顺,一生穷愁潦倒,贾岛的诗歌以苦吟著称,讲究炼字炼句,追求奇崛险峭的艺术效果,对后世有一定影响,他的代表作包括《题李凝幽居》等。

译文

此地虽近却只需轻行数步,山中幽深重重叠叠的林木环绕。

青苔铺满了青色的石路,白云掩映着山中的高岑。

鸟儿飞去栖息在何处呢?猿猴在傍晚时分开始吟唱。

想要追赶它们离去时只恨没有早些行动,呼唤它们不肯归来也本是它们的道理。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隐居之地的幽静与美丽,以及他对自然生灵来去自由的感慨,前两句写隐居地的环境,地近而山深,林木葱郁,青苔铺路,白云掩映,营造出一种清幽脱俗的氛围,后两句则通过鸟去猿来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生灵来去自如的羡慕与无奈,同时也隐含了诗人对世俗纷扰的厌倦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赏析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隐居地的自然美景,同时融入了诗人对自然生灵来去自由的深刻感悟,诗中“苔铺苍石路,花掩白云岑”两句,生动地刻画了隐居地的清幽与美丽,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与向往,而“逐之其去恨不早,呼不肯来固其理”两句,则通过对比与反衬,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生灵来去自如的羡慕与无奈,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渴望与追求,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语言质朴自然,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贾岛一生仕途不顺,晚年更是穷愁潦倒,他晚年曾隐居在长安附近的终南山等地,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这首诗很可能是他在隐居期间创作的,通过描绘隐居地的自然美景和表达对自然生灵来去自由的感慨,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纷扰的厌倦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这首诗也反映了贾岛苦吟诗歌的创作风格,注重炼字炼句,追求奇崛险峭的艺术效果。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