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词出自唐代诗人温庭筠的《利州南渡》,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
诗词原文:
利州南渡
唐·温庭筠
澹然空水对斜阳,白鸟衔鱼欲远翔。
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路高黄鹄飞不到,花发杜鹃啼更多。
作者简介:
温庭筠,原名岐,字飞卿,晚唐时期著名诗人、词人,他才思敏捷,文思泉涌,工于诗,尤擅词,其词多写女子闺情,风格秾艳精巧,音律和谐,对后世词的发展有很大影响,他也是花间词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
译文:
江水悠悠映夕阳,水面上白鸟展翅衔着鱼儿飞翔。
万里归船弄起长笛,我的心啊,早已和白鸥订下盟约。
人们沿着沙岸向江村走去,我也乘坐一叶小舟返回鹿门。
道路高远黄鹄难以飞到,花儿盛开杜鹃鸟啼叫得更加频繁。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利州南渡时的所见所感,前两句通过“空水对斜阳”、“白鸟衔鱼”等景象,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意境,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归隐的志向,与白鸥为盟,表现出对自然的向往和对世俗的厌倦,而“路高黄鹄飞不到,花发杜鹃啼更多”两句,则进一步强调了归隐之路的艰难和归隐之心的坚定,同时以杜鹃的啼叫增添了哀愁和思乡之情。
赏析:
这首诗以景写情,情景交融,通过描绘自然景象来抒发诗人的情感,诗人巧妙地运用了“白鸟”、“长笛”、“白鸥”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宁静、悠远的氛围,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归隐的志向,而“路高黄鹄飞不到,花发杜鹃啼更多”两句,则通过对比和象征的手法,进一步强调了归隐之路的艰难和归隐之心的坚定,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温庭筠在利州(今四川广元)南渡时所作,当时,诗人可能正处于仕途不顺、心情抑郁之际,因此产生了归隐的念头,在渡江的过程中,他看到了美丽的自然景象,同时也感受到了归隐之路的艰难和内心的挣扎,于是写下了这首充满哀愁和思乡之情的诗作,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归隐生活的向往,同时也能够体会到他内心的矛盾和挣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