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上挂帆明月峡,云间谒帝紫微宫。上一句是什么?

生辉76个月前

根据您提供的关键词“江上挂帆明月峡,云间谒帝紫微宫”,这两句诗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行次昭陵》,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解析:

诗词原文

行次昭陵

唐·杜甫

旧国青山远,归程白日曛。

因思陵寝地,一恸万重云。

月峡瞿塘岸,风林巫峡门。

江上挂帆席,云间谒帝阍。

遗庙丹青落,空山草木长。

犹闻天子气,回合此中藏。

作者简介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杜甫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

译文

古老的国度青山遥远,归程中白日已渐渐西沉。

因思念昭陵的陵寝之地,心中悲痛万分,仿佛万重云雾都为之动容。

月峡是瞿塘峡的别称,那里的江岸陡峭;风林则是巫峡的门户,树木在风中摇曳。

在江上挂起船帆,扬帆前行,仿佛要穿越云层去谒见天帝的宫门。

昭陵的庙宇中丹青壁画已经剥落,空山之中草木茂盛。

仍然能感受到天子的气息,仿佛在这山中回荡、隐藏。

释义

这首诗是杜甫在行经昭陵时所作,表达了对唐太宗李世民的追思与敬仰,诗中描绘了昭陵所在地的壮丽景色,以及诗人对陵寝的深切怀念,通过“江上挂帆”、“云间谒帝”等意象,展现了诗人对先帝的崇敬之情,同时也流露出对逝去岁月的感慨。

赏析

这首诗在写景与抒情之间巧妙转换,既描绘了昭陵所在地的自然风光,又表达了诗人对先帝的敬仰与怀念,诗中“江上挂帆明月峡,云间谒帝紫微宫”两句,以壮丽的景象烘托出诗人内心的崇敬与激动,展现了杜甫高超的艺术表现力,诗中也透露出一种历史的沧桑感,让人感受到岁月的无情与先帝的伟岸。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杜甫在安史之乱后,流离失所、四处漂泊时所作,当他行经昭陵时,被唐太宗李世民的丰功伟绩所感动,于是写下这首诗以表达敬仰与怀念之情,昭陵是唐太宗的陵墓所在地,也是唐代皇室的重要祭祀场所,杜甫在诗中通过对昭陵及其周围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先帝的崇敬与对逝去岁月的感慨,这首诗也反映了杜甫在安史之乱后的流离失所与对国家的深深忧虑。

《行次昭陵》是杜甫在行经昭陵时所作的一首抒情诗,通过描绘昭陵所在地的自然风光与对先帝的敬仰之情,展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表现力与深沉的历史情怀。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