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建茶
宋·梅尧臣
建溪苦远虽不到,自少尝见闽人誇。
壁间数幅画龙蛇,墨色犹存北宋家。
玉斧裁云分远近,金瓯贮月看光华。
何时得与诸君子,共煮清泉试露芽。
作者及朝代
作者:梅尧臣(1002年-1060年)
朝代:北宋
作者简介
梅尧臣,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与苏舜钦齐名,时号“苏梅”,又与欧阳修并称“欧梅”,为北宋前期诗坛领袖之一,所作诗歌深远古淡,与唐诗风格迥异,对宋代诗风的转变影响颇大,开启了宋诗的时代风貌,有《宛陵先生集》传世。
译文
建溪(产茶之地)虽然遥远我未能亲至,但自幼便常听闽地之人夸赞那里的茶,墙壁上挂着几幅描绘茶事的画作,如同龙蛇舞动,画中墨色犹存北宋时期的风韵,仿佛用玉斧裁开云雾,分出远近不同的茶山,又似将明月贮于金瓯之中,观赏那茶汤的光华,不知何时能与诸位君子一同,煮一壶清泉,品尝那初露的嫩芽。
释义
本诗通过描绘对建溪茶的向往和对茶画的欣赏,表达了诗人对茶的深厚情感和对茶文化的热爱,诗中“建溪苦远虽不到”表达了诗人虽未能亲至产茶之地,但心中充满向往;“自少尝见闽人誇”则揭示了诗人自幼便对建茶有所耳闻,对其品质赞誉有加,后两句通过茶画的描绘,进一步展现了茶文化的魅力,以及诗人对与友人共品佳茗的期待。
赏析
本诗语言质朴自然,意境深远,通过对茶事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茶文化的深刻理解和热爱,诗中“壁间数幅画龙蛇”一句,以生动的比喻描绘了茶画的生动与传神,使读者仿佛能亲眼见到那云雾缭绕的茶山和清澈如月的茶汤,诗人通过“何时得与诸君子,共煮清泉试露芽”的设问,表达了对与友人共品佳茗的渴望和期待,使全诗情感更加真挚动人。
创作背景
梅尧臣生活在北宋时期,这是一个茶文化繁荣发展的时代,诗人自幼便对茶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对各地的名茶都有所了解,本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诗人对建溪茶的向往和对茶文化的热爱有关,在诗中,诗人通过描绘对建溪茶的向往和对茶画的欣赏,表达了自己对茶文化的深刻理解和热爱,同时也寄托了对与友人共品佳茗的美好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