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鵧千艘随下濑,听鸡五鼓送行人。下一句是什么?

小星46个月前

诗词原文

早发行军

唐·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画鵧千艘随下濑,听鸡五鼓送行人。

作者及朝代

温庭筠,唐代著名诗人、词人,原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东南)人,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故有“温八叉”之称,然恃才不羁,又好讥刺权贵,多犯忌讳,取憎于时,故屡举进士不第,长被贬抑,终生不得志,官终国子助教,精通音律,诗词兼工,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其诗辞藻华丽,秾艳精致,其词艺术成就在晚唐诸词人之上,为“花间派”首要词人,对词的发展影响较大,在词史上,与韦庄并称“温韦”,存诗三百多首,词七十余首,后人辑有《温飞卿集笺注》等。

译文

早晨起床,车马的铃铛已震动;一路远行,怀念起家乡,内心伤感,鸡鸣声从茅屋外面传来,月亮还挂在天边,就有人背着行囊,踏着板桥上的白霜,早行出发了,槲树的叶子落满了山路,驿站的枳花映照得墙壁明艳,船儿千艘随着江水下流,五更的鸡鸣催促着行人启程。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早行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眷恋和旅途的艰辛,诗中“画鵧千艘随下濑,听鸡五鼓送行人”两句,以船多和鸡鸣来烘托早行的繁忙和紧迫,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

赏析

这首诗以时间为序,从清晨写起,一直写到天色大明,描写了旅人由“居”到“行”,由“静”到“动”,逐步离家远行的过程,诗人没有用华丽的词藻,而是用白描的手法,把早行情景刻画得生动而真切,富有生活气息,全诗语言明净,节奏鲜明,音律和谐,意境优美。

“画鵧千艘随下濑,听鸡五鼓送行人”两句,通过“千艘”和“五鼓”两个数量词,突出了早行的繁忙和紧迫。“画鵧”和“听鸡”两个意象,也富有诗意和画面感,使得诗歌的意境更加深远。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温庭筠在旅途中创作的,他一生仕途坎坷,多次科举不第,长期漂泊在外,这首诗正是他在旅途中,面对早行的情景,触景生情,有感而发,通过描绘早行的艰辛和对故乡的眷恋,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和对未来的迷茫,也反映了唐代社会交通不便、旅途艰辛的实际情况。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