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郡守还
唐·韦应物
虎头盘绶贵垂绅,青组名郎领郡频。
海岱惟青未得见,暮云春树远愁人。
作者及朝代
作者:韦应物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韦应物(737年-792年),字义博,京兆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人,唐代著名诗人、文学家,出身贵族世家,早年曾任三卫郎,后历任滁州、江州、苏州等地刺史,韦应物的诗作以描写山水田园生活著称,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细腻,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译文
佩戴着虎头形的印绶,身着高贵的官服,腰系垂绅,这位青年才俊多次担任郡守之职,虽然身居高位,但遗憾的是还未曾亲眼见过东岳泰山和岱山的青翠山色,每当夕阳西下,望着远方云雾缭绕的树木,心中便涌起无尽的愁绪。
释义
虎头盘绶贵垂绅:形容郡守身份尊贵,佩戴着象征权力的虎头形印绶和垂绅(古代官员腰间垂挂的丝带)。
青组名郎领郡频:青组指青色的官服组带,名郎指有才名的官员,此句意指这位青年才俊多次被朝廷任命为郡守。
海岱惟青未得见:海岱指东海和泰山,此句表达了诗人虽身居高位,但尚未有机会亲眼目睹泰山的壮丽景色。
暮云春树远愁人:以暮云春树象征远方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友或未竟事业的深深思念和愁绪。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郡守的尊贵身份和未竟的游历愿望,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首句“虎头盘绶贵垂绅”以生动的形象描绘了郡守的威严与尊贵;次句“青组名郎领郡频”则突出了诗人的才华与朝廷的器重,后两句笔锋一转,以“海岱惟青未得见”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向往和对未竟事业的遗憾;末句“暮云春树远愁人”则以景寓情,将诗人的愁绪寄托于远方的暮云春树之中,意境深远,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作于韦应物担任某郡守期间,作为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和官员,韦应物在仕途上虽有所成就,但内心却常怀对自然美景的向往和对未竟事业的遗憾,这首诗正是他在这种心境下,对自己身份、经历和情感的深刻反思与抒发,通过描绘郡守的尊贵与未竟的游历愿望,诗人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待,同时也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愁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