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声两声人渐起,金井辘轳闻汲水。的意思及出处

春秋66个月前

诗词原文

宫词

唐·王建

一声两声人渐起,

金井辘轳闻汲水。

红纱帐里透斜阳,

碧玉搔头落枕上。

作者简介

王建,唐代诗人,约生于768年,卒于835年左右,字仲初,颍川(今河南许昌)人,他出身贫寒,早年曾游历四方,晚年退居昭应(今陕西临潼),王建的诗以宫词著称,善于描写宫中生活,反映宫女们的哀怨情绪,同时也关注社会现实,作品风格朴实自然,语言平易近人,他的作品在唐代诗坛上占有一定地位,对后世也有一定影响。

译文

一声两声人声渐起,

金井边响起了辘轳汲水的声音。

红纱帐里透进了斜阳的光影,

碧玉搔头从枕上滑落下来。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清晨宫中生活的场景,前两句“一声两声人渐起,金井辘轳闻汲水”通过声音描写,展现了宫女们逐渐起床,开始忙碌的早晨生活,金井边的辘轳汲水声成为清晨的序曲,后两句“红纱帐里透斜阳,碧玉搔头落枕上”则通过视觉描写,展现了宫女们居住环境的华美与闲适,红纱帐里的斜阳光影与碧玉搔头的滑落,透露出一种慵懒与娇媚的气息。

赏析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宫中生活的细节,通过声音与视觉的结合,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不失生机的氛围,前两句的声音描写,既表现了宫女们清晨的忙碌,又透露出一种宁静与和谐,后两句的视觉描写,则通过红纱帐与碧玉搔头的意象,展现了宫女们生活的华美与精致,整首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优美,富有生活气息,展现了王建宫词创作的独特魅力。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王建对宫中生活的观察与体验有关,作为一位关注社会现实的诗人,王建善于从日常生活中汲取灵感,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出宫中生活的点滴,这首诗可能是在他退居昭应期间,通过对宫中生活的回忆与想象而创作出来的,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唐代宫中生活的繁华与精致,以及宫女们内心的哀怨与无奈,这首诗也反映了王建对宫中生活的深刻洞察与独特理解,展现了他作为一位宫词诗人的卓越才华。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