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浣溪沙·荷风送香气
宋·苏轼
菡萏香清画舸浮,使君宁复忆扬州,都将二十四桥月,换得西湖十顷秋。
作者简介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政治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的诗词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
译文
荷花清香,画船漂浮其上,您(使君)是否还记得扬州的景致呢?我宁愿用扬州二十四桥上的明月,来换取西湖这十顷的秋色。
释义
“菡萏香清画舸浮”:描绘了荷花盛开,香气清新,画舸(装饰华丽的船)在荷花池中漂浮的景象。
“使君宁复忆扬州”:使君,此处指友人或自己,询问是否还记得扬州的美景。
“都将二十四桥月,换得西湖十顷秋”:二十四桥,扬州的著名景点;西湖,杭州的标志性湖泊,此句表达了诗人对杭州西湖秋景的喜爱,甚至愿意用扬州二十四桥的月色来交换。
赏析
这首词以荷花和画舸开篇,营造了一个清新雅致的画面,随后通过“使君宁复忆扬州”的设问,引出对扬州与杭州两地美景的比较,词人用“二十四桥月”与“西湖十顷秋”进行对换,不仅展现了诗人对杭州西湖秋景的深情厚爱,也体现了其豁达超脱的人生态度,此词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感悟。
创作背景
此词大约创作于苏轼在杭州任职期间,苏轼一生多次被贬谪,但他每到一地,都能以乐观豁达的心态面对生活,他也善于发现并赞美当地的自然风光,杭州西湖的美景深深吸引了苏轼,他在杭州期间创作了大量赞美西湖的诗词,这首《浣溪沙》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通过对比扬州与杭州的美景,表达了诗人对杭州西湖的深厚感情和赞美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