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题李凝幽居
唐 贾岛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尘暗图书愁独直,人闲铃索久无声。
作者及朝代
作者:贾岛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贾岛(779年\~843年),字浪仙,唐代诗人,人称“贾长江”或“瘦岛”,早年出家为僧,法号无本,后还俗应举,屡试不第,曾任长江主簿,世称“贾长江”,其诗以五言律诗见长,注重词句锤炼,刻意求工,风格清奇僻苦,与孟郊齐名,有“郊寒岛瘦”之称。
译文
悠闲地住在这里很少有邻居来侵扰,一条长满杂草的小路通向荒芜的小园,鸟儿自由地栖息在池边的树上,僧人轻轻地敲着月下的大门,走过桥去看见原野迷人的景色,移来石边云脚在飘动石根好像也在移动,周围一片寂静,只有图书蒙上了灰尘,我满怀愁绪,独自在屋中站立;院外无人行走,只有风吹铃索的声音久久回响。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李凝幽居的环境和氛围,展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宁静、清幽环境的喜爱,诗中“尘暗图书愁独直,人闲铃索久无声”两句,更是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愁绪表现得淋漓尽致。
赏析
这首诗以“题李凝幽居”为题,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描绘,将李凝的隐居生活展现得栩栩如生,诗中“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两句,写出了李凝居所的幽静和荒凉,为全诗定下了基调,而“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两句,更是以动衬静,将夜晚的宁静和神秘表现得淋漓尽致。
“尘暗图书愁独直,人闲铃索久无声”两句,则是诗人内心的真实写照,图书蒙尘,暗示着诗人久未翻阅,内心充满了愁绪和孤独,而“人闲铃索久无声”一句,则更是将诗人内心的寂寞和无奈表现得淋漓尽致,铃索久无声,说明无人来访,也无人打扰,但正是这种寂静和孤独,让诗人更加愁苦。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贾岛在游历过程中,偶然间来到李凝的幽居,被其清幽的环境和宁静的氛围所吸引,于是写下这首诗来赞美李凝的隐居生活,这首诗也反映了贾岛自己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在唐代,科举制度虽然为士人提供了进入仕途的机会,但竞争也异常激烈,许多人终其一生都无法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贾岛作为其中的一员,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在这首诗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