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霁日长花烂漫,春深睡美梦飘浮。出自哪首诗?

生辉66个月前

诗词原文

春日闲居

唐·韦庄

雨霁日长花烂漫,春深睡美梦飘浮。

闲门向水开新径,曲阁临池起小楼。

柳色嫩黄初映水,燕雏新紫细衔泥。

风光无限人陶醉,不问流年自悠悠。

作者简介

韦庄(约836年-约910年),字端己,长安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晚唐至五代时期诗人、词人,韦庄出身京兆韦氏东眷逍遥公房,早年屡试不第,后因黄巢之乱避乱江南,开始创作诗歌,乾宁元年(894年),再试及第,授校书郎,天祐四年(907年),朱全忠灭唐建梁,韦庄劝王建称帝,任前蜀宰相,后官至吏部侍郎兼平章事,韦庄工诗,与温庭筠同为“花间派”代表作家,并称“温韦”,所著长诗《秦妇吟》反映战乱中妇女的不幸遭遇,在当时颇负盛名,与《孔雀东南飞》《木兰诗》并称“乐府三绝”,有《浣花集》十卷,后人又辑其词作为《浣花词》。《全唐诗》录其诗三百一十六首。

译文

雨过天晴,日子变得悠长,花儿开得绚烂多彩,春意正浓,我在美梦中悠然漂浮,闲居的门户向着流水敞开新的小路,弯曲的楼阁临着池塘建起了小楼,嫩绿的柳色初次映照在水中,幼小的燕子衔着紫色的泥土筑巢,眼前的风光无限美好,让人陶醉其中,不再去追问流逝的时光,只愿岁月悠悠。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春日闲居时的宁静与美好,首联“雨霁日长花烂漫,春深睡美梦飘浮”写出了雨后初晴、春日绵长的景象,以及诗人在这样的环境中悠然入梦的状态,颔联“闲门向水开新径,曲阁临池起小楼”则进一步描绘了闲居的环境,门户向着流水,楼阁临着池塘,充满了诗情画意,颈联“柳色嫩黄初映水,燕雏新紫细衔泥”通过细腻的笔触,刻画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尾联“风光无限人陶醉,不问流年自悠悠”则表达了诗人对眼前美好风光的陶醉,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淡然态度。

赏析

这首诗以春日闲居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宁静淡泊的心境和对自然美景的热爱,诗中既有对春日景色的描绘,又有对闲居生活的抒发,二者相互交融,构成了一幅和谐美好的画面,诗人通过“雨霁”、“日长”、“花烂漫”等词语,生动地描绘了春日的美好景象;而“闲门”、“曲阁”、“小楼”等词语,则展现了诗人闲居生活的宁静与舒适,颈联的“柳色嫩黄初映水,燕雏新紫细衔泥”更是以细腻的笔触,刻画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使整首诗充满了生机与希望,尾联的“风光无限人陶醉,不问流年自悠悠”则表达了诗人对眼前美好风光的陶醉,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淡然态度,体现了诗人豁达超脱的人生态度。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韦庄在晚唐至五代时期创作的,当时社会动荡不安,战乱频繁,韦庄在这样的背景下,选择了闲居避世的生活方式,以寻求内心的宁静与安宁,这首诗正是他在闲居期间,对春日美景的描绘和对闲居生活的抒发,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韦庄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也可以体会到他在动荡年代中寻求心灵慰藉的渴望。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