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寒冰合分流水,欲雪云垂四面山。的意思及出处

风云67个月前

诗词原文

山行遇雪

朝代:唐代

作者:李频

苦寒冰合分流水,欲雪云垂四面山。

樵路清阴人迹少,谿风淡白鸟飞闲。

今朝偶向高楼望,一片孤城万仞间。

作者简介

李频,字德新,唐代诗人,生卒年不详,大约生活在晚唐时期,他自幼聪颖好学,博览群书,工于诗文,大中八年(854年)进士及第,曾任南陵尉、武功令等职,后官至都官员外郎,李频的诗作以清新自然、意境深远著称,多描写山水田园风光及抒发个人情怀,对后世有一定影响。

译文

寒冷的天气使河水冻结成冰,分裂成块,天空中低垂的云朵预示着即将下雪,四面环山都被云层笼罩,樵夫的小路上树荫清凉,行人稀少,溪边的风吹拂着,带着淡淡的白色,鸟儿悠闲地飞翔,今天偶然登上高楼远望,只见一座孤城矗立在万仞高山之间。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冬日山行时所见到的寒冷、孤寂而又壮丽的景象,首联“苦寒冰合分流水,欲雪云垂四面山”以“苦寒”二字点明季节特征,通过“冰合分流水”和“欲雪云垂”的描写,展现了天气的严寒和即将下雪的氛围,颔联“樵路清阴人迹少,谿风淡白鸟飞闲”则进一步渲染了山中的寂静与清冷,樵路无人、溪风淡白、鸟飞悠闲,构成了一幅宁静的山林画卷,颈联和尾联则通过“高楼望”的视角转换,将读者的目光引向远处的孤城,增添了画面的层次感和深远感。

赏析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冬日山行的独特魅力,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精心描绘,传达出一种清冷、孤寂而又宁静的美感,诗中“苦寒冰合”、“欲雪云垂”等词语的运用,不仅准确地捕捉到了冬日的寒冷特征,还营造出一种压抑而又不失壮美的氛围,诗人还通过“樵路清阴”、“谿风淡白”等描写,展现了山林的静谧与和谐,使整首诗充满了诗意和画意,尾联的“一片孤城万仞间”更是将读者的思绪引向远方,增添了诗歌的深远意境。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李频的一次山行经历有关,在晚唐时期,社会动荡不安,诗人或许在仕途不顺或隐居山林时,独自漫步于山间小道,感受到了冬日的严寒和山林的孤寂,这种独特的体验激发了诗人的创作灵感,使他写下了这首描绘冬日山行景象的佳作,诗人也可能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