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登望海亭
宋·李纲
望海亭亭古堞间,独凭危槛俯人寰。
潮生浦口蒹葭暮,日落城头鼓角寒。
老去功名空自惜,年来人事不胜叹。
孤云野鹤归何处,回首青山万叠峦。
作者简介
李纲(1083年-1140年),字伯纪,号梁溪先生,常州无锡人(今江苏无锡),北宋末、南宋初抗金名臣,民族英雄,宋徽宗政和二年(1112年)进士,历官至太常少卿,宋钦宗时,授兵部侍郎、尚书右丞,靖康元年(1126年)金兵入侵汴京时,任京城四壁守御使,团结军民,击退金兵兵临城下之势,不久,李纲被贬谪,宋高宗即位初,一度起用为相,曾力图革新内政,仅七十五天即遭罢免,绍兴二年(1132年),复起用为湖南宣抚使兼知潭州,不久,又罢,多次上疏,陈抗金大计,均未被采纳,绍兴十年(1140年)正月十五日,病逝于福州,后赠少师,谥号“忠定”。
译文
我站在望海亭上,这亭子矗立在古老的城墙之间,独自倚靠着高高的栏杆,俯瞰着人世间,潮水在河口涌起,蒹葭在暮色中摇曳,太阳落在城头上,鼓角之声在寒风中回荡,我年岁已老,功名却仍然未就,只能空自惋惜;近年来的人事变迁,更是让人不胜感慨,那孤云野鹤将归向何方?我回首望去,只见层层叠叠的青山连绵不断。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李纲在望海亭上凭栏远眺的情景,通过描绘周围的自然景色和抒发内心的感慨,表达了诗人对时局的忧虑和对个人命运的无奈。
赏析
这首诗的首联“望海亭亭古堞间,独凭危槛俯人寰”点明了地点和诗人的动作,为全诗定下了基调,颔联“潮生浦口蒹葭暮,日落城头鼓角寒”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军事设施,渲染了一种苍凉、悲壮的氛围,颈联“老去功名空自惜,年来人事不胜叹”则直接抒发了诗人的感慨,表达了对个人命运的无奈和对时局的忧虑,尾联“孤云野鹤归何处,回首青山万叠峦”以孤云野鹤自喻,表达了诗人对归隐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的超脱。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李纲在南宋初年创作的,当时,南宋朝廷面临着金兵的威胁,局势动荡不安,李纲作为一位抗金名臣,曾多次上疏陈抗金大计,但均未被采纳,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表达了诗人对时局的忧虑和对个人命运的无奈,通过描绘望海亭上的景色和抒发内心的感慨,诗人表达了对国家前途的忧虑和对个人命运的无奈,同时也表达了对归隐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的超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