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江头秋夕
宋·释宝印
柴荆散策静凉飚,隐几扁舟白下潮。
月色芦花共萧瑟,秋声雁字各逍遥。
闲来系艇垂杨下,兴至携筇古渡头。
一曲清歌无人和,满江明月自风流。
作者及朝代
作者:释宝印
朝代:宋代
作者简介
释宝印,宋代僧人,具体生平事迹不详,宋代是中国佛教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许多僧侣不仅精研佛法,还擅长诗文创作,释宝印便是其中之一,他的作品多反映佛教思想与自然景物的融合,以及对闲适生活的向往。
译文
手持竹杖漫步在柴门之外,静享着凉爽的秋风,靠着几案,遥望着白下江面上漂浮的小舟,月光下的芦花显得格外萧瑟,秋风中大雁南飞,各自逍遥自在,闲暇时,将小船系在垂杨柳下,兴致来时,便拄着竹杖漫步到古渡口,一曲清歌无人应和,只有满江的明月独自风流。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秋日傍晚在江边漫步的所见所感,通过“柴荆散策静凉飚”和“隐几扁舟白下潮”两句,展现了诗人宁静淡泊的生活态度和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后文进一步描绘了秋夜的月色、芦花、雁字等自然景象,以及诗人闲适自在的生活状态。
赏析
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语言,描绘了一幅秋日江边的宁静画卷,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秋夜的凉爽、月色的皎洁、芦花的萧瑟、雁字的逍遥等自然景象生动地呈现在读者面前,诗人也表达了自己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和追求,通过“闲来系艇垂杨下,兴至携筇古渡头”等句,展现了其随遇而安、自在逍遥的生活态度,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关于这首诗的创作背景,由于历史久远且资料有限,已难以确切考证,但从诗的内容和风格来看,可以推测这首诗可能是诗人在某个秋日傍晚,独自漫步于江边时,有感而发所作,诗人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绘和对闲适生活的向往,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宁静与淡泊,这首诗也反映了宋代僧侣们追求精神自由和生活闲适的普遍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