勉求高论出施设,无以私智为公卿。下一句是什么?

小星96个月前

诗词原文

勉力求治

唐·白居易

勉求高论出施设,无以私智为公卿。

庙堂之上须正士,朝廷之中要直声。

君看西汉翟丞相,一生唯谨得功名。

又闻东汉杨太尉,临危不惧有威名。

作者及朝代

作者:白居易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是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之一,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白居易的诗作反映了社会现实,关注民生疾苦,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和艺术性,他的作品在唐代乃至后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译文

努力寻求高明的见解来制定政策,不要凭借个人的智慧来担任公卿,朝廷之上需要正直之士,朝廷之中要有正直之声,你看西汉的翟丞相,一生谨慎才获得了功名,又听说东汉的杨太尉,临危不惧,威名远扬。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白居易对于朝廷治理的期望和对于官员品质的要求,他强调,治理国家需要高明的见解和策略,而这些应该来自于广泛的讨论和智慧的集合,而不是个人的私智,他提倡朝廷中要有正直之士,要有敢于直言的声音,这样才能保证国家的长治久安,他通过举例西汉的翟丞相和东汉的杨太尉,来强调谨慎和勇敢在官员品质中的重要性。

赏析

这首诗语言质朴,但寓意深远,白居易通过对比和举例,生动地阐述了治理国家的理念和对于官员品质的要求,他强调治理国家需要集体的智慧和正直的品质,而不是个人的私智和权谋,这种思想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也体现了白居易作为一位现实主义诗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与白居易的政治生涯和时代背景密切相关,白居易生活在唐代中后期,这是一个社会动荡、政治腐败的时期,他对于朝廷的治理和官员的品质有着深刻的思考和忧虑,这首诗正是他对于治理国家的理念和对于官员品质的要求的一种表达,通过这首诗,他希望能够唤起人们对于治理国家的重视和对于官员品质的关注,从而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