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辨物
朝代:宋代
作者:邵雍
非以示世为聪明,方分类别物有名。
若谓名中犹有意,此名还与意相争。
作者简介
邵雍(1011年—1077年),字尧夫,自号安乐先生、伊川翁等,北宋著名理学家、数学家、道士、诗人,与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并称“北宋五子”,他一生不仕,隐居洛阳,著书立说,创立了“先天学”体系,成为宋明理学的先驱之一,邵雍的诗歌也颇有名气,多反映其哲学思想和闲适生活。
译文
我并不是为了向世人显示自己的聪明才智,才将万物分类并赋予它们名字。
如果认为名字中还蕴含着某种意义,那么这个名字就会与它所代表的意义产生争执。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邵雍对于命名万物的看法,他认为,命名并不是为了炫耀自己的智慧,而是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分类世界,他也指出,名字本身只是符号,如果过分纠结于名字中的意义,反而会失去对事物本质的理解。
赏析
这首诗体现了邵雍深厚的哲学素养和独特的思考方式,他以命名这一日常行为为切入点,深入探讨了名与实、符号与本质之间的关系,在邵雍看来,名字只是事物的外在表现,而事物的本质才是最重要的,他并不主张过分纠结于名字中的意义,而是强调要透过名字看到事物的本质。
这首诗还体现了邵雍淡泊名利、追求真理的品格,他并不为了炫耀自己的智慧而刻意去命名万物,而是以一种平和的心态去理解和分类世界,这种品格也体现在他的其他作品中,使他成为宋明理学中一位独具特色的人物。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邵雍的哲学思考和隐居生活有关,作为一位理学家和数学家,邵雍对于世界本质和事物分类有着深入的思考,他一生不仕,隐居洛阳,过着一种闲适而自由的生活,这种生活状态也使他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思考哲学问题,并创作出这首具有深刻哲理的诗篇。
这首诗不仅展示了邵雍深厚的哲学素养和独特的思考方式,也体现了他淡泊名利、追求真理的品格,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邵雍的哲学思想和人生追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