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鸟兽相随行,祖孙一死十百生。的释义

风云67个月前

诗词原文

野老歌

唐·张籍

老农家贫在山住,耕种山田三四亩。

苗疏税多不得食,输入官仓化为土。

岁暮锄犁傍空室,呼儿登山收橡实。

西江贾客珠百斛,船中养犬长食肉。

黔娄生死薄如纸,邓艾身名垂至今。

人与鸟兽相随行,祖孙一死十百生。

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千回。

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作者及朝代

张籍,唐代诗人,约生于766年,卒于约830年,字文昌,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世称“张水部”、“张司业”,张籍为韩愈弟子,诗风与王建相近,并称“张王乐府”,有《张司业集》。

作者简介

张籍是唐代著名诗人之一,以乐府诗著称,擅长反映社会现实和民生疾苦,他的作品语言平易近人,情感真挚,深受后世喜爱,张籍与韩愈、白居易等人均有交往,其诗作在唐代文坛上占有重要地位。

译文

老农家境贫寒,在山间居住,耕种着三四亩贫瘠的山田,苗少税多,粮食无法自给自足,只能将收获的粮食送入官仓,最终化为尘土,年终时,老农只能拿着锄犁回到空荡荡的屋子,呼唤儿子上山采摘橡树的果实充饥,而西江的商人却拥有成百斛的珠宝,船中养狗都能常常吃肉,黔娄一生贫寒,生死如同薄纸;邓艾虽出身卑微,却名垂青史,人与鸟兽相伴而行,祖孙之间,一人死去,却有无数人新生,庭院前的梨树和枣树八月成熟,老农一天能上树千百回采摘,农夫扛着锄头走来,相见时亲切地交谈,我羡慕他们的悠闲自在,怅然吟咏起《式微》来。

释义

这首诗通过对比老农的贫困生活和商人的富裕生活,揭示了当时社会的贫富悬殊和不公,诗中“人与鸟兽相随行,祖孙一死十百生”一句,形象地描绘了老农生活的艰辛和生命的无常,同时也隐含了对社会不公的批判。

赏析

这首诗以老农的生活为题材,通过生动的描绘和对比,展现了当时社会的贫富悬殊和民生疾苦,诗人以老农的口吻,诉说了自己的贫困和无奈,同时也表达了对社会不公的愤慨,诗中“人与鸟兽相随行”一句,既描绘了老农生活的艰辛,也暗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但在这和谐中却隐藏着深深的无奈和悲哀,而“祖孙一死十百生”则更加深刻地揭示了生命的无常和社会的冷漠,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具有强烈的社会意义和艺术感染力。

创作背景

张籍生活在唐代中后期,这是一个社会动荡、民生凋敝的时代,诗人通过这首诗,反映了当时社会的贫富悬殊和不公,表达了对底层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对社会不公的批判,这首诗也体现了张籍作为一位现实主义诗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他用自己的笔触,记录了那个时代的历史和人民的苦难。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