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秋日闲游
唐·韦应物
秋来闲兴每登临,因叩精蓝望碧岑。
林壑深藏烟霭重,溪流暗咽水声沉。
黄花满径携谁看,红叶随风寄此心。
独倚危栏无限意,斜阳西下鸟归林。
作者简介
韦应物(737年-792年),唐代著名诗人,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出身贵族世家,早年曾任太子侍读、洛阳丞等职,后历任滁州、江州、苏州等地刺史,韦应物的诗作以描写山水田园风光著称,风格清新淡雅,情感细腻深沉,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译文
每当秋天来临,我总会带着闲情逸致去登山游览,于是敲开寺庙的门扉,眺望那碧绿的山峰,山林深处烟雾缭绕,显得格外幽深,溪流在暗处流淌,水声低沉,满径的黄花我该与谁一同欣赏呢?红叶随风飘落,寄托着我的心意,独自倚靠在高高的栏杆上,心中充满了无限的思绪,直到夕阳西下,鸟儿归巢。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秋日里闲游山寺的情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山林间的幽静与美丽,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感慨,诗中“秋来闲兴每登临”表达了诗人对秋天的喜爱和游山的兴趣,“因叩精蓝望碧岑”则点明了游山的地点和目的,接下来的诗句通过描绘山林景色,进一步渲染了诗人内心的情感。
赏析
这首诗以秋日闲游为主题,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沉的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诗中“林壑深藏烟霭重,溪流暗咽水声沉”两句,通过对比和象征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境遇的感慨,山林深处的烟雾缭绕和溪流暗咽的水声,象征着人生的曲折和不易,而诗人则在这种环境中寻找心灵的慰藉。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韦应物在晚年时期创作的,当时他因仕途不顺而心生厌倦,转而寄情于山水之间,在秋日的一个闲暇时光里,他独自登上山寺,眺望远方的山峰和近处的山林,心中充满了无限的感慨和思绪,他写下了这首《秋日闲游》,以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这首诗不仅展现了韦应物高超的诗歌技艺,也反映了他晚年时期的心境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