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清光万里兼,几回圆极又纤纤。下一句是什么?

春秋69个月前

诗词原文

朝代:宋代

作者:杨万里

一片清光万里兼,几回圆极又纤纤。

云边雁字今如昨,水外渔舟去复还。

惆怅南楼无酒伴,相思北客在潼关。

何时得似山僧好,吟对西风一径闲。

作者简介

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南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大臣,文学家、诗人,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

译文

一片清澈的月光照耀着万里长空,月亮几番圆了又细,云边的雁字排列如昨,水外的渔舟去了又来,我惆怅地站在南楼上没有酒伴,思念着远在潼关的北方友人,什么时候才能像山寺的僧人那样悠闲,对着西风吟咏,漫步在一条小径上呢?

释义

这首诗主要描绘了月光下的景象以及诗人的内心感受,首联“一片清光万里兼,几回圆极又纤纤”描绘了月光的清澈和月亮的圆缺变化,颔联“云边雁字今如昨,水外渔舟去复还”通过雁字和渔舟的描写,进一步渲染了月夜的宁静和悠远,颈联“惆怅南楼无酒伴,相思北客在潼关”则表达了诗人的孤独和思念之情,尾联“何时得似山僧好,吟对西风一径闲”则表达了诗人对闲适生活的向往。

赏析

这首诗以月为主题,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感悟,首联的“一片清光万里兼”用简洁的语言描绘了月光的广阔和清澈,为全诗奠定了基调,颔联的“云边雁字今如昨,水外渔舟去复还”则通过雁字和渔舟的描写,进一步渲染了月夜的宁静和悠远,同时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无常,颈联的“惆怅南楼无酒伴,相思北客在潼关”则直接表达了诗人的孤独和思念之情,情感真挚而深沉,尾联的“何时得似山僧好,吟对西风一径闲”则表达了诗人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同时也透露出一种超脱世俗的情怀。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杨万里在某个月夜有感而发创作的,当时他或许正身处异乡,思念着远方的亲友,同时也对人生的无常和世事的纷扰感到惆怅,在这样的背景下,他抬头望见皎洁的月光,心中涌起无限的感慨和思绪,于是写下了这首充满深情和哲理的诗篇,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杨万里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感悟,以及他超脱世俗的情怀和追求。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