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摧剥利如刀,漠漠昏烟玩日高。上一句是什么?

梦梦66个月前

诗词原文

秋日感怀

秋风摧剥利如刀,漠漠昏烟玩日高。

落叶满庭人迹少,寒鸦啼树暮云遥。

愁肠百结难消解,泪眼朦胧易寂寥。

独坐空斋思往事,心随秋水共迢迢。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李中(唐代)

作者简介

李中,唐代晚期诗人,生卒年不详,大约活动在晚唐至五代初期,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多抒发个人情感及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尤其擅长描绘秋日景象,表达内心的孤寂与愁绪,李中的作品在当时颇受好评,对后世也有一定影响,但因其生平事迹记载不多,故具体生平细节已难以考证。

译文

秋风如锋利的刀一般,无情地摧残着万物,天空中弥漫着朦胧的昏烟,太阳已高挂却显得黯淡无光,庭院里落叶堆积,人迹罕至,寒鸦在树梢上啼叫,暮云低垂,显得更加遥远,心中的愁绪如同打了无数个结,难以解开,泪水模糊了双眼,让人更容易陷入寂寥之中,独自坐在空旷的书斋里,回忆着往事,心情就像那无尽的秋水,流向远方。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秋风、昏烟、落叶、寒鸦等秋日特有的景象,营造出一种萧瑟、寂寥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愁苦与孤独,秋风如刀,象征着时间的无情与人生的艰难;昏烟、落叶则暗示着岁月的流逝与生命的凋零;寒鸦啼叫、暮云低垂,进一步加深了这种悲凉之感,诗人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使读者能够深切感受到他内心的愁绪与孤寂。

赏析

这首诗在表现手法上,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描绘,将秋日的萧瑟与诗人的愁绪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了独特的艺术效果,秋风、昏烟、落叶、寒鸦等意象的选择,既符合秋日的特点,又能够引发读者的共鸣,使诗歌具有更强的感染力,诗人在表达情感时,没有直接抒发,而是通过景物的描绘来间接表达,使得诗歌更加含蓄而深沉。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诗人个人的遭遇有关,晚唐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文人墨客往往面临着仕途不顺、生活困顿的困境,李中作为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可能也经历了类似的挫折与磨难,在这样的背景下,他通过描绘秋日的萧瑟景象,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愁苦与孤独,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这首诗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一种普遍情绪,即对于现实的不满与无奈。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