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山行
唐·韦应物
散策缘冈初见日,兴随云尽复中休。
幽深树底鸣榔响,零落村边唤酒楼。
远水迢迢分碧色,夕阳片片起红愁。
无人会得此时意,独倚危栏看远舟。
作者简介
韦应物(737年-792年),唐代著名诗人,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出身贵族世家,早年曾任太子侍读、洛阳丞等职,后因仕途不顺,晚年寓居苏州,过着闲淡的生活,韦应物的诗作以描写山水田园生活为主,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细腻,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与王维、孟浩然并称为“王孟韦柳”。
译文
手持竹杖沿着山冈行走,初见到升起的太阳,兴致随着云彩散去又在中途停歇,深邃的树林中传来渔人敲击船舷的声音,零落的村庄边有人呼唤着去酒楼,远处的河水迢迢流淌,分出了碧绿的色彩,夕阳的余晖一片片升起,带来了淡淡的哀愁,没有人能理解我此刻的心情,只能独自倚靠在高高的栏杆上,望着远方驶来的船只。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独自在山间行走的情景,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哀愁,首联写诗人手持竹杖,沿着山冈行走,初见到太阳升起,兴致盎然;但随后云彩散去,兴致也随之减退,中途停歇,颔联通过“鸣榔响”和“唤酒楼”的声音,营造出一种幽静而又略带喧嚣的氛围,颈联则通过远水和夕阳的描绘,进一步渲染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哀愁,尾联则直接表达了诗人无人理解的苦闷,只能独自倚栏远望,寄托情怀。
赏析
这首诗以自然景物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哀愁,诗人通过“散策缘冈”、“兴随云尽”等动作和情感的描写,生动地刻画了自己在山间行走的情景,诗人还巧妙地运用了声音和色彩的对比,如“鸣榔响”与“唤酒楼”的声音对比,“远水迢迢分碧色”与“夕阳片片起红愁”的色彩对比,使得整首诗更加生动、形象,诗人还通过“无人会得此时意”的感慨,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孤独与苦闷,使得整首诗的情感更加深沉、复杂。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韦应物在晚年寓居苏州期间所作,当时,韦应物因仕途不顺而心灰意冷,转而寄情于山水田园之间,这首诗正是他在山间行走时,触景生情而写下的,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韦应物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人生境遇的感慨,同时也能够体会到他内心的孤独与哀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