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与赵莒茶宴
唐·钱起
竹下忘言对紫茶,全胜羽客醉流霞。
尘心洗尽兴难尽,一树蝉声片影斜。
闲入竹径得幽处,偶傍山窗见画檐。
当此不知谁客主,道人忘我我忘言。
作者及朝代
作者:钱起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钱起,字仲文,唐代诗人,吴兴(今浙江湖州市)人,早年数次赴试落第,唐天宝十年(751年)进士,初为秘书省校书郎、蓝田县尉,后任司勋员外郎、考功郎中、知制诰,晚年入朝为秘书监,钱起是“大历十才子”之一,与刘长卿齐名,并称“钱刘”,又与郎士元齐名,称“钱郎”,时称“前有沈宋,后有钱郎”,有《钱考功集》等。
译文
在竹林中与友人相对品茗,忘却了言语,这紫笋茶比羽化登仙还要美妙,尘世的烦恼都洗净了,但兴致却难以言尽,夕阳斜照,树影婆娑,蝉鸣声声,闲来步入竹林小径,寻得一处幽静之地,偶然间在山窗旁看到了如画般的屋檐,已分不清谁是客人谁是主人,道人与我相互忘却,彼此间无需言语。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友人赵莒在竹林中品茶对饮的场景,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心境的抒发,展现了诗人超脱尘世、物我两忘的闲适心境。
赏析
这首诗以茶宴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默契与和谐,首联“竹下忘言对紫茶,全胜羽客醉流霞”以茶喻仙,表达了品茶的妙处,以及诗人对闲适生活的向往,颔联“尘心洗尽兴难尽,一树蝉声片影斜”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进一步烘托出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满足,颈联“闲入竹径得幽处,偶傍山窗见画檐”则通过竹径、山窗等意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喜爱和追求,尾联“当此不知谁客主,道人忘我我忘言”则点明了全诗的主旨,即物我两忘、主客不分的境界,体现了诗人超然物外的心境。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钱起与友人赵莒在茶宴上所作,唐代是中国茶文化发展的重要时期,品茶成为文人墨客的一种生活方式,钱起作为“大历十才子”之一,对茶文化有着深厚的感情和独到的理解,在这首诗中,他通过描绘茶宴的场景和心境的抒发,表达了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也体现了诗人超然物外、物我两忘的哲学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