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失剑吟
唐·李峤
飞兔已闻追騕褭,太阿犹恨失龙泉。
空庭日暮鸟飞散,独倚高楼望远天。
作者简介
李峤,唐代诗人、文学家、政治家,生于唐高宗永徽二年(651年),卒于唐玄宗开元二年(714年),字巨山,赵州赞皇(今河北赞皇)人,早年进士及第,历任监察御史、给事中、中书舍人等职,他文学造诣深厚,与苏味道并称“苏李”,又与崔融、杜审言、苏味道、崔融、陈元光、郭震一起被后人誉为“文章四友”,李峤的诗风清新自然,多抒发个人情感与抱负,同时也不乏对时政的关切与反思。
译文
传闻中如飞兔般迅捷的良马已能追上騕褭这样的神驹,但我心中仍遗憾那把太阿宝剑失去了与之匹配的龙泉剑,空旷的庭院在日暮时分显得格外寂寥,鸟儿纷纷飞散,而我独自倚靠在高楼之上,凝视着遥远的天际,心中满是失落与惆怅。
释义
“飞兔已闻追騕褭”:飞兔,古代传说中的骏马;騕褭,亦指骏马,此句比喻虽有良马在手,但仍觉不足。
“太阿犹恨失龙泉”:太阿,古代名剑;龙泉,亦指宝剑,此句表达了对失去宝剑的深深遗憾。
后两句则通过描绘日暮时分的空庭与高楼上的孤独身影,进一步渲染了诗人内心的失落与孤寂。
赏析
这首诗以“失剑”为引子,通过对比与象征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失去某种珍贵之物的深深遗憾与不舍,前两句以骏马与宝剑为喻,既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向往,又暗示了他在现实生活中的某种失落与遗憾,后两句则通过描绘日暮时分的空庭与高楼上的孤独身影,将诗人的情感推向高潮,使读者能够深切感受到他内心的孤寂与无奈,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诗人的个人经历或时代背景有关,唐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文化繁荣、政治动荡的时期,作为一位文学家和政治家,李峤可能经历了仕途的起伏与人生的波折,这些经历都可能成为他创作这首诗的灵感来源,这首诗也可能反映了诗人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某种不满或无奈,通过“失剑”这一象征性的意象,表达了他对美好事物逝去的深深遗憾与不舍,由于历史资料的缺乏,我们无法确定这首诗的确切创作背景,只能根据诗歌本身进行推测与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