贱术纵工难自献,心忧天下独君王。的意思及出处

春秋57个月前

诗词原文

忧国

唐·罗隐

贱术纵工难自献,

心忧天下独君王。

圣朝未有玄真子,

谁与宽些白日长。

作者简介

罗隐(833年-909年),字昭谏,新城(今浙江富阳)人,唐代晚期文学家、思想家,他生活在晚唐动荡不安的年代,一生怀才不遇,屡试不第,晚年归隐九华山,以诗酒自娱,罗隐的诗作风格犀利,讽刺辛辣,对晚唐社会的黑暗现实多有揭露和批判,同时也表达了他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关怀。

译文

即使我掌握了卑微的技艺,也难以自我推荐;

在这世间,唯一忧虑天下苍生的,只有君王。

圣明的朝代里却没有像玄真子那样的隐士,

谁能为君王分忧,让这漫长的白日变得宽松些呢?

释义

首句“贱术纵工难自献”表达了作者对自己虽有才华却难以得到赏识的无奈;次句“心忧天下独君王”则赞扬了君王对天下的忧虑,同时也隐含了对其他臣子未能分担君王忧虑的批评,后两句则通过提及“玄真子”(古代隐士的代称),表达了作者对理想中能够辅佐君王、共谋国是的贤臣的渴望。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晚唐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和对君王的深切关怀,首句以自嘲的方式,揭示了当时社会人才难以得到重用的现实;次句则直接赞扬了君王的忧国忧民之心,同时也透露出对朝政的不满和批评,后两句则通过对比和隐喻,进一步强调了贤臣对于国家的重要性,以及作者对理想政治的向往,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质朴,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罗隐生活在晚唐时期,这是一个政治腐败、社会动荡不安的年代,他一生怀才不遇,多次参加科举考试都未能及第,这使他深感社会的不公和人才的埋没,在这首诗中,罗隐通过自嘲和讽刺的方式,表达了自己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深刻不满和对理想政治的向往,他也通过赞扬君王忧国忧民之心,表达了自己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关怀,这首诗不仅反映了罗隐个人的遭遇和心境,也揭示了晚唐社会的黑暗现实和人民的苦难。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