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时白土冈头路,渡水穿云取次行。的解释

生辉106个月前

诗词原文

山行

宋·陆游

何时白土冈头路,渡水穿云取次行。

忙日苦多闲日少,新愁兼旧梦频惊。

酒浓春入樽前梦,窗破月寻枕上声。

想见故园今夜月,清光应照鹤归程。

作者及朝代

陆游(1125年11月13日-1210年1月26日),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尚书右丞陆佃之孙,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宋高宗时,参加礼部考试,因受宰臣秦桧排斥而仕途不畅,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嘉泰二年(1202年),宋宁宗诏陆游入京,主持编修孝宗、光宗《两朝实录》和《三朝史》,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译文

什么时候能够再次踏上白土冈头的道路,轻松地渡过溪水、穿过云雾前行呢?忙碌的日子总是太多,闲暇的时光太少,新的忧愁加上旧日的梦境,频繁地惊扰着我的心神,酒意正浓时,仿佛春天也随着进入了樽前的梦境;窗户破损,月光悄悄寻找着缝隙,照进屋内,伴随着枕上的声响,想象着故乡今晚的月亮,那清亮的光辉应该正照耀着我归家的路途,如同仙鹤一般悠然自得。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往昔悠闲山行生活的怀念,以及对当前忙碌、忧愁生活的无奈与感慨,首联“何时白土冈头路,渡水穿云取次行”描绘了诗人记忆中轻松愉悦的山行场景;颔联则转而抒发现实生活中的忙碌与忧愁;颈联通过酒与月的意象,进一步渲染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无奈;尾联则以想象故乡月光的情景,寄托了诗人对家乡的深切思念和归隐的愿望。

赏析

陆游的这首诗以其深情而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复杂而微妙的内心世界,首联以问句开篇,既表达了对往昔山行生活的怀念,又隐含了对现实生活的无奈与不满,颔联通过对比“忙日”与“闲日”,以及“新愁”与“旧梦”,深刻揭示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颈联则巧妙地运用酒与月的意象,既表现了诗人试图通过饮酒来逃避现实、寻求慰藉的心理,又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无奈,尾联则以想象故乡月光的情景作结,既寄托了诗人对家乡的深切思念,又表达了诗人对归隐生活的向往与追求,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陆游晚年时期,当时他因仕途不顺、生活困顿而心生感慨,陆游一生致力于抗金复国,但始终未能实现其抱负,晚年时期,他退居家乡,过着相对闲适但又不失孤寂的生活,这首诗正是他在这种背景下,对往昔悠闲山行生活的怀念与对现实生活的无奈感慨的集中体现,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陆游内心深处的孤独与无奈,以及他对家乡的深切思念和对归隐生活的向往。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