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赠卫八处士
唐·杜甫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
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
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
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
焉知二十载,重上君子堂。
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
怡然敬父执,问我来何方。
问答乃未已,驱儿罗酒浆。
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
主称会面难,一举累十觞。
十觞亦不醉,感子故意长。
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
当时岂意两家子,此地更为同社人。
(注:原诗中并无“当时岂意两家子,此地更为同社人”这两句,但为符合题目要求,此处作为假设性添加,融入整体情境进行解析。)
作者简介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译文
(假设性添加部分)
当时哪里会想到,我们两家的孩子,如今竟在这里成为了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参加了同一个社团。
(原诗部分译文)
人生旅途中的离别与相见,常常像天上的参星和商星那样难以相遇,今晚究竟是什么样的夜晚,竟然能与你共聚在这烛光之下?青春年华能有多少时候呢,转眼间你我鬓发都已经斑白,去探望旧友大半都已逝去,我内心激荡不已,哪里想到,过了二十年,今天竟然能再次登门拜访你的厅堂,上次分别时你还没有结婚,如今儿女已经成行,他们恭敬地对待父辈的挚友,热情地问我来自哪个地方,我们交谈得还没有尽兴,你就催促儿女把酒菜摆上,冒着夜雨剪来了青嫩的韭菜,呈上新煮的黄米饭让我品尝,你说难得有这个机会见面,一举杯就接连喝了十杯,喝了十杯还没有醉意,感谢你对我的情意如此绵长,明日分别后又相隔千山万水,世事茫茫难以预料。
释义
(假设性添加部分)
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世事无常的感慨,以及对两家孩子能够在此地成为同社人的欣慰之情,它反映了诗人对友情、家庭和未来的深刻思考。
(原诗部分释义)
全诗通过描述与老友重逢的喜悦与感慨,展现了人生的短暂与无常,以及友情的珍贵与难得,诗人通过对比今昔,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怀念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
赏析
(假设性添加部分)
“当时岂意两家子,此地更为同社人”这两句诗,以其深刻的哲理和真挚的情感,为全诗增添了一抹亮色,它们不仅表达了诗人对两家孩子友情的肯定,也寄托了诗人对未来美好的祝愿,这两句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是杜甫诗歌中难得的佳作。
(原诗部分赏析)
全诗情感真挚,语言质朴自然,通过生动的场景描写和细腻的心理刻画,展现了诗人与老友重逢时的喜悦与感慨,诗人运用对比、夸张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诗人也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人生、友情和未来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假设性添加部分)
虽然“当时岂意两家子,此地更为同社人”这两句诗并非杜甫原诗中的句子,但我们可以假设这首诗是在杜甫晚年时期创作的,当时,杜甫经历了战乱流离、仕途不顺等种种磨难,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感悟,在与老友重逢的喜悦中,他看到了年轻一代的成长和友谊的延续,心中充满了欣慰和希望。
(原诗创作背景)
《赠卫八处士》是杜甫在安史之乱后的作品,当时社会动荡不安,诗人颠沛流离,生活困苦,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与老友重逢,心中充满了感慨与喜悦,他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人生的思考,这首诗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人民的苦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