羁旅儿童得近邻,相知邂逅即情亲。下一句是什么?

生辉96个月前

诗词原文

喜见外弟又言别

唐·李益

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

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

别来沧海事,语罢暮天钟。

羁旅儿童得近邻,相知邂逅即情亲。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李益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李益,字君虞,唐朝陇西姑臧(今甘肃武威)人,后迁居河南郑州,他出身于仕宦世家,大历四年(769年)进士及第,初任郑县尉,久不得升迁,建中四年(783年)登书判拔萃科,后任右拾遗,贞元三年(787年)出任华州郑县尉,后弃官家居,贞元十年(794年)又出任陕州潼关尉,复为河南府河南县尉,元和初年(806年)入朝为都官郎中,后出任中书舍人,元和九年(814年)在淄青节度使李师道幕府任职,晚年仕途不顺,多有离愁别绪之作,李益以边塞诗作出名,擅长绝句,尤其是七言绝句,今存诗约二百八十余首。

译文

经过了十年的离乱后,长大成人的外弟与我意外相逢。

初见时询问姓氏惊觉认识,称呼名字时回忆起旧时的面容。

分别以来发生了多少沧海桑田般的大事,畅谈完毕已是暮色沉沉、寺庙钟声敲响之时。

漂泊异乡的我们如同儿童般得到了近邻的慰藉,相知相遇便立刻产生了深厚的情谊。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述诗人与外弟在历经战乱后的重逢,表达了深厚的亲情和友情,诗中“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描绘了战乱带来的离散与重逢的不易;“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则通过细节描写展现了重逢时的惊喜与感慨;“别来沧海事,语罢暮天钟”则表达了分别后的世事变迁与重逢后的畅谈时光;“羁旅儿童得近邻,相知邂逅即情亲”则强调了漂泊异乡时相遇相知的珍贵与温暖。

赏析

这首诗情感真挚,语言质朴,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与外弟重逢时的复杂情感,诗中既有对过往岁月的怀念,也有对现实生活的感慨,更有对未来生活的期许,诗人通过“羁旅儿童得近邻,相知邂逅即情亲”这一联,将漂泊异乡的人们在相遇时产生的深厚情谊表达得淋漓尽致,展现了人性的温暖与美好,这首诗也反映了唐代战乱时期人们的生活状态与情感世界,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唐代中期,当时社会动荡不安,战乱频繁,诗人李益与外弟在历经十年的战乱后重逢,心中充满了感慨与激动,他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过往岁月的怀念与对现实生活的感慨,同时也展现了人性中温暖与美好的一面,这首诗不仅是对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当时社会现实的反映,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