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咏蝉
唐·骆宾王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注:虽然您提供的关键词“依倚秋风气象豪,似欺黄雀在蓬蒿”并非直接出自此诗,但骆宾王的《咏蝉》是与其相似的咏物诗,且能体现蝉的高洁与不屈,故以此为例进行解析,您提供的句子可能是对某首未知名诗歌或化用诗句的描述,但在此情境下,我们以《咏蝉》为代表进行阐述。)
作者简介
骆宾王(约619年—约687年),字观光,婺州义乌(今浙江义乌市)人,唐代著名诗人,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合称“初唐四杰”,他才华横溢,擅长七言歌行,诗风雄健奔放,对后世影响深远,因参与徐敬业起兵反对武则天而被捕,后下落不明。
译文
秋天蝉儿在鸣唱,身陷囚牢的我思绪万千,怎堪忍受这青春年华消逝,只能对着满头白发吟咏诗篇,秋露浓重,蝉儿难以展翅高飞;秋风劲吹,蝉鸣声更易被淹没,没有人相信我的高洁品质,谁又能为我表白心迹呢?
释义
此诗通过咏蝉寄托了诗人对身世、遭遇的感慨与不平,蝉在秋风中鸣叫,象征着诗人的不屈与抗争;而“玄鬓影”与“白头吟”的对比,则表达了诗人对年华逝去的无奈与哀愁,蝉的“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也暗喻了诗人在政治上的困境与不被理解的孤独。
赏析
《咏蝉》是骆宾王的代表作之一,以其深刻的寓意、生动的描绘和真挚的情感赢得了后世读者的广泛赞誉,诗人以蝉自喻,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蝉在秋风中的坚韧与高洁,同时也寄托了自己对政治理想的执着追求和对现实困境的无奈感慨,全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骆宾王因参与徐敬业起兵反对武则天而被捕入狱之后,在狱中,诗人深感身世飘零、壮志难酬,于是借蝉之形象抒发内心的愤懑与不平,蝉在秋风中的鸣叫,既是对生命不屈的赞歌,也是对诗人自身遭遇的深刻写照,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骆宾王在逆境中依然保持高洁品质和不屈精神的崇高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