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山行小憩
唐·杜荀鹤
岭云合处小盘桓,人得敷衾马解鞍。
半日风清孤梦断,数声猿啸万山寒。
作者及朝代
杜荀鹤,唐代晚期诗人,约生于公元846年,卒于公元904年,字彦之,自号九华山人,池州石埭(今安徽石台)人,他一生以诗为业,曾数次应举不第,后得朱温赏识,入梁为官,但终因不满朝政腐败而辞官归隐,杜荀鹤的诗风质朴自然,多反映社会现实和民生疾苦,有《唐风集》传世。
作者简介
杜荀鹤出身贫寒,早年曾游历四方,广泛接触社会底层生活,这为他后来的诗歌创作积累了丰富的素材,他的诗作多抒发个人抱负、反映社会现实,语言平易近人,情感真挚深沉,在晚唐诗坛上,杜荀鹤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社会内容,赢得了后世诗人的赞誉。
译文
在岭上云雾缭绕的地方稍作停留,人们铺开被子休息,马儿也解下了鞍鞯,在这清风徐来的半天里,孤独的梦境被打断,只听得几声猿啸回荡在万山之间,更添了几分寒意。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山间小憩的情景,首句“岭云合处小盘桓”点明了地点和动作,即诗人在云雾缭绕的山岭间稍作停留;次句“人得敷衾马解鞍”则进一步描绘了小憩的场景,人们铺开被子休息,马儿也解下了鞍鞯,营造出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后两句“半日风清孤梦断,数声猿啸万山寒”则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烘托出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寒意。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山间小憩图,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展现得淋漓尽致,首句“岭云合处小盘桓”以云雾缭绕的山岭为背景,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幽静的氛围;次句“人得敷衾马解鞍”则通过人与马的动作,展现出一种闲适与安逸,后两句则通过风清梦断、猿啸山寒的描写,进一步烘托出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凄凉,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杜荀鹤游历四方、接触社会底层生活的时期,在旅途中,诗人常常需要翻山越岭,而在这过程中,他也得以近距离地观察自然、感受生活,这首诗正是诗人在山间小憩时,有感而发之作,通过描绘小憩的场景和内心的感受,诗人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这首诗也反映了诗人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内心的孤寂,体现了其诗歌创作的深刻性和社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