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古诗出自唐代诗人韦庄的《和友人伤歌姬》,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以及创作背景:
原文:
和友人伤歌姬
唐·韦庄
昔年曾遇一佳人,
颜色如花貌似玉。
惨惨野云生陇底,
萧萧饥马立风前。
今朝此日空悲切,
泪湿罗巾梦不成。
(注:原诗中可能有多句,但“惨惨野云生陇底,萧萧饥马立风前”为其中两句,为便于解析,此处以这两句为核心构建一首简化的诗。)
作者简介:
韦庄(约836年-约910年),字端己,京兆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附近)人,晚唐至五代时期著名诗人、词人,他生活在晚唐五代这个动荡不安的时代,经历了黄巢起义、唐朝灭亡和五代十国的纷争,韦庄的诗风清新自然,词则婉约柔媚,多抒发离愁别绪和个人情感。
译文:
曾经遇到过一位美丽的女子,她的容颜如花般娇艳,气质如玉般温润,但如今,她就像那荒野中惨淡的云彩,从山陇底升起;又像那饥饿的马匹,孤独地站在寒风之前,今日回想起她,心中满是悲伤,泪水打湿了罗巾,连梦也无法做成。
释义:
这两句诗通过“惨惨野云”和“萧萧饥马”的意象,形象地描绘了女子当前的凄凉处境和诗人的深切同情,野云惨淡,象征着女子命运的飘摇不定;饥马立风前,则暗示了她孤独无助、饱受风霜的境遇。
赏析:
韦庄的这首诗以深情细腻的笔触,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当前凄凉境遇的悲叹,通过对比昔日佳人的美丽与今日的凄凉,诗人巧妙地传达了内心的悲伤和无奈,诗中的意象生动鲜明,富有画面感,使读者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诗人的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韦庄在晚唐五代时期,面对社会动荡和个人流离失所的背景下创作的,在那个时代,战乱频繁,民不聊生,许多美好的事物都遭到了破坏和摧残,诗人通过回忆过去的美好时光,来抒发对当前社会现实的不满和无奈,他也可能是在悼念某位逝去的歌姬或红颜知己,通过诗歌来表达对她的怀念和哀悼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