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与诸公同登斯远楼
宋·赵蕃
嗟我与公皆老矣,拂天松柏见栽时。
楼头日暮斜阳尽,极目江山无限思。
作者及朝代
赵蕃,南宋诗人,生于1140年,卒于1219年,字昌父,号章泉,原籍郑州,主要活动于孝宗、光宗、宁宗三朝,他早年以荫入仕,曾任监安仁赡军酒库等职,晚年辞官归隐,居于信州(今江西上饶一带),赵蕃是南宋江西诗派的重要诗人之一,与杨万里、陆游等人均有交往,诗作颇丰,风格清新自然,多抒发个人情感及对时局的感慨。
作者简介
赵蕃一生仕途不顺,但文学成就较高,尤善五言古诗,与当时诸多文人墨客交游甚广,其诗作多反映个人生活情趣及对自然景物的热爱,同时也流露出对时局的忧虑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切,他的诗歌风格质朴自然,情感真挚,是宋代文学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译文
唉,我与您都已老去,当年亲手栽下的松柏如今已高耸入云,站在这斯远楼上,直到日暮斜阳西沉,极目远眺,眼前的江山美景引发了我无限的思绪。
释义
“嗟我与公皆老矣”表达了诗人对岁月流逝、年华老去的感慨;“拂天松柏见栽时”则通过回忆当年栽种的松柏如今已长成参天大树,象征着时间的无情流逝和生命的坚韧不拔;“楼头日暮斜阳尽,极目江山无限思”则描绘了诗人在黄昏时分登高远望,面对壮丽山河,心中涌动着无限的感慨和思考。
赏析
这首诗以登高远望为背景,通过对比个人年华的老去与自然景物的永恒,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时间以及个人命运的深刻思考,诗中“嗟我与公皆老矣”一句直接抒发了诗人对岁月不饶人的无奈和感慨,而“拂天松柏见栽时”则通过松柏的成长,展现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顽强,最后两句“楼头日暮斜阳尽,极目江山无限思”则将诗人的思绪引向更广阔的天地,表达了他对家国情怀的深切关注和对未来的无限遐想,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赵蕃晚年辞官归隐之后,此时的他已经历了仕途的坎坷和人生的起伏,对生命和时间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在登高远望之际,他触景生情,回忆起与友人共同栽种的松柏如今已长成参天大树,不禁感慨万千,面对眼前的壮丽山河,他也产生了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注和对未来的无限遐想,这首诗正是他这种复杂情感的真实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