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房借枕得重欹,陈迹翛然尚有诗。全诗是什么?

小星66个月前

诗词原文

禅房借枕

唐·贾岛

禅房借枕得重欹,陈迹翛然尚有诗。

梦觉满窗松竹影,心清闻得水禽啼。

作者简介

贾岛(779年-843年),字浪仙,一作阆仙,唐朝河北道幽州范阳(今河北涿州)人,早年出家为僧,号无本,自号“碣石山人”,据说在洛阳的时候后因当时有命令禁止和尚午后外出,贾岛做诗发牢骚,被韩愈发现其才华,后受教于韩愈,并还俗参加科举,但累举不中第,唐文宗开成二年(837年),贾岛第三次参加进士考试,同年在令狐绹的推荐下,贾岛得以任长江县主簿,故被称为“贾长江”,唐武宗会昌三年(843年)四月十一日,在普州去世。

贾岛一生穷愁,苦吟作诗,其诗多写荒凉枯寂之境,长于五律,以铸字炼句取胜,与孟郊齐名,人称“郊寒岛瘦”,有《贾长江集》10卷传世。

译文

在禅房中借得一枕安眠,醒来后身体却不由自主地斜倚着,虽然这里曾经的痕迹已经淡然无存,但还留有往昔的诗句,从梦中醒来,满窗都是松竹的影子,心境清澈如水,还能听到远处水禽的啼鸣。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禅房中借枕安眠后的情景,首句“禅房借枕得重欹”写出了诗人在禅房中借枕而眠,醒来后身体斜倚的状态;次句“陈迹翛然尚有诗”则表达了虽然时光流逝,但禅房中的诗意依旧留存;后两句“梦觉满窗松竹影,心清闻得水禽啼”则通过描写窗外的松竹影和水禽啼鸣,进一步烘托出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清澈。

赏析

这首诗以禅房为背景,通过借枕、陈迹、松竹影和水禽啼鸣等意象,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清澈,首句“禅房借枕得重欹”中的“禅房”和“借枕”暗示了诗人的僧人身份和简朴的生活,而“得重欹”则形象地描绘了诗人醒来后的状态,为全诗奠定了宁静的氛围,次句“陈迹翛然尚有诗”中的“陈迹”和“翛然”表达了时光的流逝和岁月的淡然,但“尚有诗”则强调了禅房中诗意的留存,展现了诗人对诗歌的热爱和追求,后两句“梦觉满窗松竹影,心清闻得水禽啼”则通过描写窗外的自然景象,进一步烘托出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清澈,使全诗充满了诗意和美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贾岛的僧人身份和简朴生活有关,作为一位僧人,贾岛常常在禅房中修行和作诗,这首诗可能就是在某个宁静的夜晚,诗人在禅房中借枕安眠后醒来所写的,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禅房生活的热爱和对诗歌的执着追求,同时也能体会到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清澈。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