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鄱阳湖
唐·韦庄
浩渺鄱湖水接天,波光粼粼映日边。
渔舟唱晚归帆远,雁阵惊寒暮雨连。
云影悠悠随浪去,山光淡淡入烟眠。
唯有鄱君人共爱,流传名誉满江东。
作者及朝代
作者:韦庄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韦庄(约836年-约910年),字端己,京兆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附近)人,晚唐至五代时期著名诗人、词人,韦庄工诗,与温庭筠同为“花间派”重要词人,并称“温韦”,所著长诗《秦妇吟》反映战乱中妇女的不幸遭遇,在当时颇负盛名,与《孔雀东南飞》《木兰诗》并称“乐府三绝”,有《浣花集》十卷,后人又辑其词作为《浣花词》。《全唐诗》录其诗三百一十六首。
译文
浩渺无垠的鄱阳湖水与天边相接,波光粼粼在阳光下闪耀,傍晚时分,渔舟唱着歌儿,归帆渐渐远去;大雁因寒气而惊飞,暮雨连绵不断,云影随着波浪悠悠而去,山光在薄雾中淡淡入眠,只有这鄱阳湖的美景,被人们共同喜爱,它的美名流传遍了江东大地。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鄱阳湖的壮丽景色,从浩渺的水面到波光粼粼的日光,再到渔舟唱晚、雁阵惊寒的生动场景,展现了鄱阳湖的自然之美,最后两句表达了人们对鄱阳湖的深厚情感,以及它在江东地区的广泛声誉。
赏析
韦庄的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鄱阳湖的壮丽景色,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场景,展现了鄱阳湖的自然之美和人文情怀,前六句通过描绘鄱阳湖的自然景观,如浩渺的水面、波光粼粼的日光、渔舟唱晚、雁阵惊寒等,营造了一种宁静而又不失生动的氛围,最后两句则通过人们的情感表达,将鄱阳湖的美名与人们的喜爱之情紧密相连,使整首诗的主题得到了升华。
在艺术手法上,韦庄巧妙地运用了对比和象征等修辞手法,如将鄱阳湖的壮丽景色与人们的情感进行对比,突出了鄱阳湖在人们心中的重要地位;通过“云影悠悠随浪去,山光淡淡入烟眠”等象征性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鄱阳湖美景的无限向往和赞美之情。
创作背景
韦庄在晚唐至五代时期,经历了战乱和流离失所的痛苦,他游历四方,见证了各地的风土人情和自然美景,在游历鄱阳湖时,他被这里的壮丽景色所深深吸引,于是写下了这首赞美鄱阳湖的诗歌,这首诗不仅表达了他对鄱阳湖美景的赞美之情,也寄托了他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景的无限热爱,这首诗也反映了唐代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赞美之情,以及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