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过岭
宋·杨万里
朝渡藤溪霜落後,夜过麾岭月明中。
只言啼鸟愁如醉,岂识行人去似蓬。
作者及朝代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著名文学家、官员,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余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语言通俗明快,富有幽默感。
作者简介
杨万里早年多次拜他人为师,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举进士,授赣州司户参军,历任国子博士、太常博士、太常丞兼吏部右侍郎官、东官侍读、秘书监等,在朝廷中,杨万里是主战派人物,绍熙元年(1190年),借焕章阁学士充接伴金国贺正旦使臣使金,杨万里为人刚而偏、直而懒、诚而迂、阔而不迂,因此得罪了不少人,官运也颇为坎坷,庆元六年(1200年),因得罪宰相韩侂胄而被罢官,闲居吉水长达十五年之久,曾三辞朝廷命官,最后忧愤而死,享年八十岁,获赠光禄大夫,谥号“文节”。
译文
清晨时分,我渡过藤溪,那时霜已经落下;夜晚时分,我穿越麾岭,月光皎洁,只听到鸟儿啼叫,似乎带着醉意般的哀愁,但它们哪里知道,我这个行人如同漂泊的蓬草一般,心中充满了离愁别绪。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杨万里在旅途中穿越藤溪和麾岭的情景,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漂泊之感,首句“朝渡藤溪霜落後”描绘了清晨渡过藤溪时的景象,霜落之后,寒意袭人;次句“夜过麾岭月明中”则描绘了夜晚穿越麾岭时的情景,月光皎洁,照亮了前行的道路,后两句则通过鸟儿的啼叫和行人的漂泊,进一步表达了诗人的离愁别绪。
赏析
这首诗以自然景物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情感世界,首句和次句通过“朝渡”和“夜过”两个时间点的转换,以及“霜落後”和“月明中”两个自然景象的描绘,营造了一种清冷而孤寂的氛围,后两句则通过鸟儿的啼叫和行人的漂泊,将诗人的离愁别绪巧妙地融入其中,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浓郁的抒情色彩。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杨万里在旅途中创作的,当时,他或许正经历着一段艰难的旅程,心中充满了离愁别绪,在穿越藤溪和麾岭的过程中,他感受到了自然景物的美丽与哀愁,同时也触发了自己内心的情感共鸣,他将这些感受融入诗中,创作出了这首充满抒情色彩的佳作,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杨万里对自然景物的热爱和对人生漂泊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