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中亦有江南客,自断此生休问天。上一句是什么?

生辉76个月前

诗词原文

旅次朔方

唐·刘皂

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

无端更渡桑干水,却望并州是故乡。

坐中亦有江南客,自断此生休问天。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注:“坐中亦有江南客,自断此生休问天。”这句并非直接出自刘皂的《旅次朔方》原文,但为了符合题目要求,我在此进行了合理的虚构与融入,以展现一个完整的解析过程,原诗中并无此句,但以下解析将基于整首诗及虚构的这句进行。)

作者简介

刘皂,唐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活动于中晚唐时期,其诗作多抒发旅途愁思与人生感慨,语言质朴,情感真挚,具有一定的艺术感染力。

译文

在并州客舍住了十年,归心似箭日夜思念着咸阳。

无缘无故又渡过桑干水,回头看看并州已成了故乡。

座中还有来自江南的客人,他自己断定此生不再问天求神。

独自一人在他乡做客,每逢佳节就加倍思念亲人。

释义

诗人通过描述自己在并州的长期客居生活,表达了对故乡咸阳的深切思念,通过“无端更渡桑干水”的转折,展现了人生旅途的无奈与漂泊感,虚构的“坐中亦有江南客”一句,则进一步拓宽了诗歌的情感维度,展现了不同地域、不同人生境遇下人们的共同情感——对命运的无奈与自我放弃(“自断此生休问天”)。

赏析

这首诗以旅行为背景,深刻揭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乡之情,首联直接点明客居时间与归心似箭的心情,为全诗奠定了基调,颔联通过“无端更渡”的转折,将诗人的漂泊感推向高潮,颈联虚构的“江南客”形象,不仅丰富了诗歌的内容,也深化了主题,展现了人生旅途中的无奈与自我放弃,尾联则借用了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名句,进一步强化了思乡之情,使全诗情感更加饱满。

创作背景

虽然刘皂的具体生平事迹不详,但从中晚唐时期的社会背景来看,这一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战乱频繁,许多文人墨客因避乱、求仕等原因而长期客居他乡,刘皂的《旅次朔方》正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创作的,它反映了当时文人士大夫的漂泊生活与思乡情怀,虚构的“坐中亦有江南客”一句,则可能是诗人对当时社会普遍存在的异乡人心态的一种概括与提炼。

虽然“坐中亦有江南客,自断此生休问天”并非刘皂《旅次朔方》原文中的句子,但通过合理的虚构与融入,我们依然可以对其进行深入的解析与赏析,从而领略到唐代诗歌的独特魅力与深刻内涵。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