斋祠父子终身费,酣咏君臣举国荒。出自哪首诗?

风云106个月前

诗词原文

荒祠

唐·韦庄

斋祠父子终身费,

酣咏君臣举国荒。

惟向尊前长酩酊,

一生心事在沧浪。

作者简介

韦庄(约836年-约910年),字端己,京兆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附近)人,晚唐至五代时期著名诗人、词人,韦庄出身士族名门,早年曾应举不第,后历任多职,晚年入蜀,依附王建,曾任前蜀宰相,韦庄的诗风清丽,词作尤为人称道,与温庭筠并称“温韦”,是“花间派”的重要代表人物,其词作多描写闺情离愁和个人遭遇,情感真挚,语言清新,对后世词坛影响深远。

译文

为了祭祀和斋戒,父子两代耗尽了一生的财富;

君臣们沉迷于饮酒作乐,整个国家都陷入了荒废之中。

只有在这酒樽前,我才愿意长久地沉醉不醒,

我一生的心事,都寄托在那遥远的沧浪之水上了。

释义

首句“斋祠父子终身费”描绘了为了宗教祭祀活动,父子两代人都付出了巨大的经济代价,次句“酣咏君臣举国荒”则揭示了君臣们沉迷于享乐,不顾国家大事,导致国家荒废的景象,第三句“惟向尊前长酩酊”表达了诗人自己只愿在酒中寻求解脱,逃避现实的情感,末句“一生心事在沧浪”则透露出诗人对自由、超脱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现实世界的失望。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比和象征的手法,深刻揭示了晚唐社会的腐败和诗人的无奈,前两句直接描绘了社会的黑暗面,祭祀活动的奢侈浪费和君臣的荒淫无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后两句则通过诗人的个人情感表达,展现了他对现实的逃避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整首诗语言简洁,情感深沉,既有对现实的批判,也有对个人的抒发,体现了韦庄诗歌的独特风格。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韦庄晚年时期,当时晚唐社会已经陷入了严重的政治和经济危机,官僚腐败、民不聊生,韦庄作为一位有识之士,对社会的现状深感忧虑和失望,他个人也经历了仕途的坎坷和生活的艰辛,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感悟,在这样的背景下,他创作了这首诗,以表达自己对社会的批判和对个人命运的感慨,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韦庄对晚唐社会的深刻洞察和对个人命运的无奈叹息。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