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陈后庭
唐·李商隐
叔宝倾陈衍弊梁,可嗟曾不见兴亡。
玉壶传酒还相劝,金殿投壶更几场。
日暮乌栖飞绕树,城头鼓角暮声长。
繁华已去空遗恨,梦里犹思玉树芳。
(注:此诗为虚构创作,旨在符合题目要求,李商隐实际作品中并无此诗。)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李商隐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他是晚唐时期著名的诗人,与杜牧齐名,合称“小李杜”,李商隐的诗作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他的诗歌往往寓意深远,给人以深刻的思考。
译文
陈后主(叔宝)倾覆了陈朝,又衍生了梁朝的弊端,可悲的是他竟未曾看到国家的兴亡更替,在玉壶中传酒相互劝饮,金殿内投壶游戏又进行了几场,日暮时分,乌鸦栖息在树上环绕飞翔,城头上的鼓角声在暮色中悠长回荡,繁华已经逝去,只留下空空的遗恨,在梦中还思念着那玉树琼枝的芬芳。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陈后主(陈叔宝)的荒淫无度,导致国家倾覆的历史事件,表达了诗人对历史上兴亡更替的深刻感慨,诗中“叔宝倾陈衍弊梁”一句,直接点明了陈后主的过失及其对后世的影响。“玉壶传酒”、“金殿投壶”等细节描写,则生动地展现了陈后主及其臣子们沉迷于享乐、不顾国事的场景,而“日暮乌栖”、“城头鼓角”等意象,则进一步烘托出国家衰败、末日将至的悲凉氛围。
赏析
这首诗在构思上巧妙地将历史与现实相结合,通过对陈后主荒淫误国的描绘,寄托了诗人对历史上兴亡更替的深刻思考,在表现手法上,诗人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细节描写,使得诗歌既具有历史感又富有画面感,诗人还巧妙地运用了对比和象征等修辞手法,使得诗歌在表达上更加含蓄而深刻。
创作背景
虽然这首诗是虚构的,但我们可以假设它反映了李商隐对晚唐时期社会现实的深刻忧虑,晚唐时期,国家政治腐败、经济衰退、民不聊生,诗人通过回顾历史上的兴亡更替,寄托了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和对国家未来的担忧,诗人也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历史上那些因荒淫误国而导致国家衰败的君主的批判和讽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