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道未行身有待,古人不见首空回。的解释

生辉106个月前

诗词原文

待友

唐·贾岛

望君终不至,期尽岂容催。

梦断灯生晕,心灰烬落灰。

此道未行身有待,古人不见首空回。

门前车马道,行客去还来。

作者简介

贾岛(779年-843年),字浪仙,一作阆仙,唐朝河北道幽州范阳(今河北涿州)人,早年出家为僧,号无本,自号“碣石山人”,据说在洛阳的时候后因当时有命令禁止和尚午后外出,贾岛做诗发牢骚,被韩愈发现其才华,后受教于韩愈,并还俗参加科举,但累举不中第,唐文宗开成二年(837年),贾岛被裴休推荐为长江县尉,故世称贾长江、贾浪仙,贾岛的诗在晚唐形成流派,影响颇大,其著作《贾岛集》《长江集》等传世。

译文

我盼望你来却始终不见你的身影,约定的时间都已过去,又怎能催促呢?梦中与你相见却突然中断,灯烛的光晕仿佛也随之黯淡,心如死灰,烬落成灰,这条道路我尚未前行,但我的身心仍在等待;古人已不可见,我独自归来,心中满是空虚,门前的车马道,行客来来往往,却始终不见我期待的那个人。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期盼与失望之情,首联写诗人等待友人却未见其来,时间已尽无法催促;颔联通过梦境的断裂和灯烛的黯淡来比喻内心的失落与绝望;颈联“此道未行身有待,古人不见首空回”直接表达了诗人对未行之路的期待与对古人不可见的遗憾;尾联则描绘了门前的车马道上行客不断,却无人是诗人的友人,进一步强化了诗人的孤独与失望。

赏析

这首诗以等待友人为主题,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情感变化,颈联“此道未行身有待,古人不见首空回”是全诗的点睛之笔,既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期待与憧憬,又流露出对过去的怀念与遗憾,这首诗也体现了贾岛诗歌的特点:语言质朴自然,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动人。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贾岛的个人经历有关,贾岛一生仕途坎坷,多次参加科举考试均未中第,这使他内心充满了失落与无奈,在这样的背景下,他可能对友情更加珍视,对友人的期盼也更加强烈,现实却往往不尽如人意,友人的爽约或未能如期而至,无疑加深了贾岛的孤独与失望,这首诗正是他在这种情感状态下创作的,表达了他对友情的渴望与对现实的无奈。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