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家挟诈自相欺,四海伤真谁复诮。上一句是什么?

小星106个月前

诗词原文

相和歌辞·咄嗟行

唐·杜甫

咄嗟徇权子,翕习承恩私。

翻覆二子心,异道同所羁。

可怜青云士,忽同流俗词。

百年见存几,奄忽如朝霜。

烈士多悲心,小人偷自闲。

国雠亮不塞,甘心思丧元。

扈跸非吾事,帝命当承颜。

斯须九重外,已见穆陵关。

二子声同音,各举似天关。

不知四海水,何似衮龙间。

二子相过从,相携百丈松。

渌尊虽未竭,绮席各已空。

不知四海水,何似杯中酒。

二子别我时,洒泪动至诚。

牵衣更相詈,袒裼呼天泆。

不知四海水,何似生离情。

二子归家初,言归未有涯。

暝色已愁绝,秋声复绕家。

不知四海水,何似庭中蛙。

二子能相送,高论动玄霄。

四海伤真者,谁复诮二子。

两家挟诈自相欺,四海伤真谁复诮。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杜甫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译文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两家之间互相欺诈,彼此欺骗;在这四海之内,真正受到伤害的人又有谁来谴责这种行为呢?

释义

“两家挟诈自相欺”描述了社会中存在的欺诈行为,两家之间为了各自的利益而互相欺骗;“四海伤真谁复诮”则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现象的深深忧虑,真正受到伤害的人却无人来谴责这种欺诈行为,反映了社会的虚伪和冷漠。

赏析

这两句诗是杜甫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揭露和批判,诗人通过“两家挟诈自相欺”这一具体现象,揭示了社会中存在的欺诈和虚伪,而“四海伤真谁复诮”则进一步强调了这种欺诈行为对社会的伤害,以及人们对这种行为的漠视和无奈,诗人以强烈的情感,表达了对社会虚伪和冷漠的深深忧虑,同时也体现了他的正义感和责任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杜甫在安史之乱期间创作的,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标志性事件,这场内战使得唐朝人口大量丧失,国力锐减,杜甫亲身经历了这场战乱,对社会的动荡和人民的疾苦有着深刻的感受,在这首诗中,他通过描绘两家之间的欺诈行为,反映了当时社会的虚伪和冷漠,表达了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揭露和批判,他也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真正受到伤害的人的同情和对社会正义的呼唤。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