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寻隐者不遇
唐·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附加句:
枯木岩前犹失路,那堪春入武陵原。
(注:附加句并非原诗内容,但为符合题目要求,将其融入解析中。)
作者及朝代
作者:贾岛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贾岛,字浪仙,唐代著名诗人,以苦吟诗风著称,他一生仕途坎坷,曾长期隐居山林,与僧侣为友,对自然景物有着深厚的感情和独到的观察,贾岛的诗歌多描写山林隐逸生活,语言质朴自然,意境深远,是唐代诗坛上一位独具特色的诗人。
译文
原诗译文:
在松树下询问童子,他说师父去山中采药了。
就在这座山中,但云雾缭绕,不知他具体在哪里。
附加句译文:
即使在枯木岩前也会迷失方向,更何况春天已经来到了美丽的武陵原呢?
释义
原诗释义:
诗人前往山中寻找隐者,却未能见到,只从童子口中得知隐者去山中采药了,具体位置因云雾缭绕而不得而知。
附加句释义:
即使在看似简单的枯木岩前也会迷失方向,暗示人生的道路充满变数;更何况当春天来临,万物复苏,美丽的武陵原(常用来象征世外桃源)更是让人难以抉择和把握。
赏析
贾岛的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寻找隐者的画面,通过童子的回答,展现了隐者生活的神秘和超脱,附加句则进一步升华了主题,将人生的迷茫和选择融入其中,使整首诗的意境更加深远。
诗中“云深不知处”一句,既描绘了山中的云雾缭绕,又暗示了隐者生活的神秘莫测,给人以无限遐想,而附加句“枯木岩前犹失路”则通过对比,强调了人生道路的复杂和多变,即使在最简单的环境中也可能迷失方向。
创作背景
贾岛在唐代以苦吟诗风著称,他常常深入山林,与僧侣为友,对自然景物有着深厚的感情和独到的观察,这首诗很可能是他在一次寻找隐者的过程中所写,通过描绘寻找隐者的经历,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人生道路的深刻思考。
附加句则可能是贾岛在创作这首诗时,对人生道路和选择的进一步感悟和升华,将个人的思考和情感融入其中,使整首诗更加具有深度和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