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送沈子福归江东
唐·王维
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圻。
知君定有扁舟意,却为丹青肯少留。
作者及朝代
王维,唐代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河东蒲州(今山西永济)人,祖籍山西祁县,王维出身河东王氏,于唐玄宗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第,为太乐丞,历官右拾遗、监察御史、河西节度使判官,天宝年间,拜吏部郎中、给事中,安禄山攻陷长安时,被迫受伪职,长安收复后,被责授太子中允,唐肃宗乾元年间任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王维参禅悟理,精通诗书音画,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尤长五言,多咏山水田园,与孟浩然合称“王孟”,因笃诚奉佛,有“诗佛”之称,书画特臻其妙,后人推其为南宗山水画之祖,著有《王右丞集》《画学秘诀》,存诗约400首,北宋苏轼评云:“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译文
杨柳飘拂的渡口行客稀少,艄公摇荡船桨驶向临圻。
我知道您一定想着江湖上的扁舟,却为了绘画山水美景而肯稍作停留。
释义
这首诗是王维在送别友人沈子福归江东时所作,首句“杨柳渡头行客稀”描绘了送别时的场景,杨柳依依,渡口行人稀少,营造出一种离别的氛围,次句“罟师荡桨向临圻”写船夫荡桨,船只即将驶向临圻(今江苏南京),暗示友人即将离去,后两句“知君定有扁舟意,却为丹青肯少留”则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归意的理解,并猜测友人因留恋山水之美而稍作停留。“扁舟意”指的是友人归隐江湖的意愿,“丹青”则指绘画艺术,这里代指山水美景。
赏析
这首诗以送别为题,却并未过多渲染离愁别绪,而是通过对送别场景的描绘和对友人归意的揣测,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理解和关怀,诗中“杨柳”、“渡头”、“扁舟”等意象的运用,不仅增添了诗歌的画面感,也寓含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诗人以“却为丹青肯少留”一句,巧妙地表达了友人因留恋山水之美而稍作停留的心情,既体现了友人对自然美的热爱,也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和追求,整首诗语言清新自然,情感真挚动人,是一首优秀的送别诗。
创作背景
王维与沈子福是好友,两人常有诗文往来,此诗当作于唐玄宗天宝年间(742年-756年),当时王维在朝廷任职,而沈子福则可能因某种原因需要返回江东,在送别之际,王维写下这首诗以表达对友人的不舍和祝福,作为一位热爱自然、擅长绘画的诗人,王维也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对山水之美的热爱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