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黄鹤楼
唐·李白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崒云台殿起崔嵬,万里长江一酒杯。
(注:此句为后人根据李白风格及黄鹤楼意象补写,非李白原句,但为解析方便,暂置于此。)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李白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他的诗歌风格豪放飘逸,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丽绚烂的色彩,是屈原以来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
译文
(整首诗译文,因补写句非原句,故仅译原诗部分)
昔日的仙人已乘着黄鹤飞去,这地方只留下空荡的黄鹤楼,黄鹤一去再也没有返回这里,千百年来只有白云飘飘悠悠。
阳光照耀下的汉阳树木清晰可见,鹦鹉洲上有一片碧绿的芳草覆盖。
(补写句意译:高耸入云的楼台宫殿巍峨壮观,万里长江在眼前仿佛只是一杯酒水般渺小。)
释义
崒云台殿起崔嵬:形容楼台高耸入云,气势雄伟。
万里长江一酒杯:以夸张的手法表达诗人站在高处俯瞰长江时的豪情壮志,长江虽长,但在诗人眼中仿佛只是手中的一杯酒。
赏析
虽然“崒云台殿起崔嵬,万里长江一酒杯”并非李白原句,但结合李白诗歌的特点,这句诗展现了诗人超凡脱俗的想象力和对自然景观的宏大描绘,李白善于通过夸张和比喻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这句诗正是他这种风格的体现,它表现了诗人站在黄鹤楼上,俯瞰长江,心中豪情万丈,将万里长江比作手中的一杯酒,既展现了诗人的豪情壮志,也体现了他对自然景观的深刻感悟。
创作背景
黄鹤楼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文化名胜之一,李白在游历四方时,曾登上黄鹤楼,并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诗篇,虽然“崒云台殿起崔嵬,万里长江一酒杯”并非原句,但整首诗反映了李白对黄鹤楼及其周围自然景观的赞美,以及他内心的豪情壮志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在创作这首诗时,李白可能正处于人生的某个高峰或转折点,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和对过去的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