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山居杂诗
朝代:清代
作者:黄遵宪
物华人意曾相值,永日留连草莽中。
溪水悠悠春自去,桃花灼灼为谁红。
山深日暮人初静,林密风微鸟正慵。
却忆当年携手处,几回吟眺夕阳东。
作者简介
黄遵宪(1848年-1905年),字公度,广东嘉应州(今梅州)人,晚清著名外交家、政治家、教育家、文学家、诗人,被誉为“中国近代文学史上的‘诗界革命’巨子”,他早年曾赴日本留学,后历任驻日、英、美、新(加坡)等国参赞、总领事等职,亲身经历了甲午战争、戊戌变法、庚子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黄遵宪的诗作风格独特,主张“我手写我口”,强调诗歌应反映时代变迁和个人情感,对后来的文学革新产生了深远影响。
译文
自然界的繁华与人的心意曾经相遇契合,整日流连在草丛荒野之中,溪水悠悠地流淌,春天自行离去,桃花鲜艳夺目,却不知是为谁而红,山深林密,日暮时分人迹初静,林间微风轻拂,鸟儿也变得慵懒,回想起当年携手漫步的地方,多少次在那夕阳东下的美景中吟咏眺望。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山居生活中的所见所感,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留恋,以及对过往时光的深切怀念,首联“物华人意曾相值,永日留连草莽中”点明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境;颔联通过“溪水悠悠春自去,桃花灼灼为谁红”的描写,展现了春天的流逝与桃花的寂寞;颈联“山深日暮人初静,林密风微鸟正慵”则进一步渲染了山居环境的宁静与闲适;尾联“却忆当年携手处,几回吟眺夕阳东”则流露出诗人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无限追忆。
赏析
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幅生动的山居画面,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敏锐感知和深刻感悟,诗中既有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又有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体现了诗人“诗界革命”的精神,通过“物华人意曾相值”的表述,诗人强调了人与自然之间的情感共鸣,而“永日留连草莽中”则表达了他对自然生活的向往与留恋,尾联的“却忆当年携手处,几回吟眺夕阳东”更是将个人的情感体验融入其中,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浓郁的人文情怀。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黄遵宪晚年归隐山林期间,在经历了仕途的起伏与人生的沧桑后,诗人选择回归自然,以山居生活为寄托,抒发内心的感慨与情怀,这首诗正是他在这种背景下,对自然美景的深情描绘和对过往时光的深切怀念,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人生的思考以及对过往岁月的无限追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