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悼亡诗
唐·韦庄
冥冥独凤随云雾,南陌空闻引葬箫。
翠黛不须留五马,皇恩只许住三桥。
绮罗丛里寻芳遍,琴瑟声中醉意消。
惆怅旧人如梦影,玉骨埋泉恨难招。
作者及朝代
作者:韦庄(约836年-约910年)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韦庄,字端己,京兆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附近)人,晚唐至五代时期著名诗人、词人,他生活在晚唐动乱的年代,亲身经历了黄巢起义和唐朝的灭亡,后入蜀依附前蜀王建,曾任前蜀宰相,韦庄的诗风清新自然,词则婉约含蓄,多抒发离愁别绪和个人感慨,对后世词的发展有重要影响。
译文
孤独的凤凰随着云雾远去,南方的路上只听到送葬的箫声,翠绿的黛眉不再需要挽留那五马高官,皇恩浩荡只允许她住在三桥边,在绮丽的罗帐中寻找芬芳已遍,琴瑟和鸣中醉意渐渐消散,惆怅的是旧日的爱人如同梦影一般,她的玉骨已埋入黄泉,怨恨难以招回。
释义
这首诗是一首悼亡诗,表达了诗人对逝去爱人的深切怀念和无尽哀思,首句以“冥冥独凤随云雾”象征爱人的离世,如同孤独的凤凰随云雾远去,不可追寻;次句“南陌空闻引葬箫”则直接描绘了送葬的场景,箫声哀怨,令人心碎,后两句通过对比昔日的繁华与今日的孤寂,进一步强化了诗人的哀愁和失落感。
赏析
这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逝去爱人的无尽思念和哀痛,首句以凤凰象征爱人,既体现了其高贵和美丽,又暗示了其不可触及的遥远;次句以箫声为引,营造出一种凄凉而哀婉的氛围,后两句则通过对比昔日的繁华与今日的孤寂,以及“翠黛不须留五马”的决绝与“皇恩只许住三桥”的无奈,深刻揭示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挣扎,整首诗语言优美,情感深沉,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韦庄的个人经历有关,韦庄生活在晚唐至五代时期,这是一个社会动荡、战乱频仍的时代,他亲身经历了黄巢起义和唐朝的灭亡,经历了无数的悲欢离合,在这样的背景下,韦庄可能失去了自己深爱的人,心中充满了无尽的哀痛和思念,这首诗正是他这种情感的真实写照,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意象,表达了他对逝去爱人的深切怀念和无尽哀思,这首诗也反映了韦庄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深刻感悟和对人生无常的无奈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