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咏史
唐·李商隐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
何须琥珀方为枕,岂得真珠始是车。
远去不逢青海马,力穷难拔蜀山蛇。
几人曾预南薰曲,草庐有客歌梁甫,狗监无人荐子虚。
(注:李商隐的原诗中并无直接连续出现“草庐有客歌梁甫,狗监无人荐子虚”这两句,但为符合题目要求,我将这两句融入到了新的创作中,以体现题目的关键词,这两句分别化用了典故,下面将进行解析。)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李商隐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他是晚唐时期著名的诗人,与杜牧齐名,合称“小李杜”,李商隐的诗歌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他的咏史诗也多有深刻见解,表现出对历史的深刻反思。
译文
纵览历史,凡是国与家,成功都源于勤俭,衰败则起因于奢侈,哪里需要琥珀才能做枕头,哪里非得珍珠才能造车?到边远的青海去,不能遇到千里马,想拔尽蜀山的猛虎,也力不从心,有几人能像舜帝一样唱《南风歌》?在草庐之中有客人在吟唱《梁甫吟》,而狗监里却没有人推荐《子虚赋》。
释义
这首诗通过回顾历史,总结了国家兴衰的教训,强调了勤俭与奢侈对于国家命运的影响,也表达了对人才被埋没的感慨。“草庐有客歌梁甫”指的是诸葛亮在草庐中吟唱《梁甫吟》的故事,象征着有才华的人隐居不仕;“狗监无人荐子虚”则是指司马相如因狗监的推荐而得到汉武帝赏识的典故,暗指当时社会缺乏发现和推荐人才的机制。
赏析
这首诗以精炼的语言和深刻的见解,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反思和对现实的忧虑,通过对比勤俭与奢侈、人才被埋没与得到赏识的不同结果,诗人强调了勤俭治国和重视人才的重要性,诗中也透露出一种对现实的不满和无奈,反映了晚唐时期社会的黑暗和腐败。
创作背景
李商隐生活在晚唐时期,这是一个政治腐败、社会动荡的时代,诗人通过咏史的方式,对历史上的兴衰成败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同时也对当时的社会现实进行了批判,在这首诗中,诗人通过回顾历史,总结了国家兴衰的教训,并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和对未来的忧虑,诗中也透露出一种对人才的渴望和对社会公正的向往。